泰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戏曲大省福建让濒危剧种活下来传下去福州
TUhjnbcbe - 2024/6/19 4:17:00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s://news.39.net/bjzkhbzy/180608/6314286.html

四平戏《天子图》

在戏曲大省福建,大腔戏、四平戏、平讲戏、北路戏和梅林戏均属于濒危剧种。这些珍贵而独有的戏曲艺术,是中国戏曲剧种群中的“独生子”,虽然都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但人们对其研究仍相对薄弱,保护力度亟待“加码”。

由省文联发起、省剧协组织推进的福建濒危剧种抢救工程于年正式启动,一大批老艺术家、从艺者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进来。其中,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人员经过艰苦整理和田野补充调查,对部分濒危剧种进行了一次摸底,其研究成果近期结集成《福建濒危剧种丛书》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以创造性改编移植接续文脉

剧团生存以剧目演出为基础,剧目演出是剧团经济来源和社会影响的重要保证。

“随着社会发展,文学表现力弱的陈旧传统戏剧目形式,大都无法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改编传统剧目、移植优秀剧目,使演出保持鲜活态势,是剧种、剧团最重要的生存之道。”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叶明生说。

作为闽东语系特有剧种,平讲戏表演诙谐本真,富有生活气息。因种种原因,平讲戏在福建戏曲舞台上已缺席半个多世纪。

“屏南、福安两地能搬演的平讲戏剧目数量有限,年轻一辈平讲艺人可资参考的表演艺术资料很少。”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邱剑颖说,平讲戏老艺人年事已高,急需挖掘抢救相关剧本、曲谱和技艺。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罗金满说:“大腔戏剧目除保留宋元南戏的痕迹及明传奇格式外,还保留话本文学的格式,很有研究价值。大腔戏传统剧目流失严重,目前可知的全本剧目有近90种。在一些大腔戏艺人手中,还保存着各种脸谱本、锣鼓经、唱腔曲牌本等,这些都是大腔戏舞台艺术不可多得的资料,应抓紧抢救、挖掘和整理。”

北路戏也未摆脱濒危的命运,直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才获得新的生机。

“因历史原因,北路戏传统剧目相当丰富,是一笔重要的戏剧文化遗产,亟待整理。”叶明生从事北路戏研究30余载,回忆起田野调查的点点滴滴,感慨无限。

寿宁县北路戏剧团建团以来,除了年创演现代戏《张高谦》一举成名外,其改编移植演出的剧目甚多。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黎明前的搏斗》《一网打尽》《南海长城》《赤道战鼓》等一批兼具思想性和故事性的新编现代剧,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濒危剧种剧目进行改编移植,既是一种文化态度,又是一大考验。唯由借此让传统剧目焕发新活力,才能让濒危剧种活下来。

平讲戏《马匹卜驳妻》

留住原汁原味的音乐唱腔

大腔戏、四平戏、平讲戏、北路戏和梅林戏,都是古代戏曲声腔在福建的遗响,以及外来声腔与地域文化融合的代表。

“历经数百年传承的北路戏,是一个开放的剧种,不拘泥、不保守,善于接受新声腔。”叶明生说。据介绍,北路戏是以北方吹腔为主的乱弹腔南传后的衍生物,其唱腔和表演艺术通过与高腔融合,并吸纳当地流行的徽调和平板乱弹腔及民间小调,形成闽东北最具影响的剧种,被时人称为“横哨戏”、外省人称之为“福建乱弹”。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寿宁县北路戏剧团有些人开始尝试新一轮剧目的音乐创作。“这些新创演的剧目,大多唱腔曲调脱离剧种声腔主调,混杂许多新创旋律,使全剧已无北路戏韵味,更无剧种传统音乐特色可言。”叶明生不无遗憾地说。

北路戏音乐传承之路困难重重。叶明生举例说,近些年由于编制问题,以及艺术骨干人员流失,新招的北路戏小学员缺乏全面培训,基本调都不会唱,更不要说原汁原味演绎剧种特色了,由于缺乏乐队人员,演出时甚至出现用假唱录音代替现象;北路戏的伴奏乐器“横哨”贯穿整个剧目的剧种特色也逐渐消失。

四平戏经三个路径传入福建后,历经数百年风雨至今仍保存独立声腔剧种形态。年,被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的四平戏,闯入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晓珊的生活。从此,她与这个古老又神秘的声腔结缘。

“弋阳腔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一人唱而众人和之’。四平戏作为‘稍变弋阳’的戏曲剧种,同样保存了这种徒歌帮唱的演唱特点。”王晓珊说,闽北四平戏记录下来的曲牌有近百个,能在舞台上听到这些曲牌音乐,也是一大幸事。

民间称作“土戏”的梅林戏,因曾盛演于泰宁县朱口镇梅林村而得名。梅林戏的主要声腔以皮黄为主,吹拨次之。

“梅林戏的演唱技艺,传统有‘七紧八宽九逍遥’之说,近几十年来只剩下‘九逍遥’,也就是在旋律不变的情况下,艺人依据个人才情采用不同的演唱方式。”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帆说。

大腔戏是明代弋阳戏传入福建中北部后,吸收融合地域方言、民间音乐、大腔木偶戏等文化因素而形成的独立声腔剧种,是国内现存宗族戏曲之一。

“民间艺人在长期演唱过程中,往往不注意唱腔曲牌名的抄写,因此丢失严重,给后人演唱与研究造成很大的麻烦,大腔戏唱腔曲牌亦然。据不完全统计,尚存有曲牌名的大腔戏唱腔曲牌不足种。”罗金满说。

多措并举破解人才匮乏难题

对濒危剧种而言,人才问题,是剧种传承、剧团存续的头等大事。

“21世纪以来,政府加大保护力度,北路戏几代艺师与传承人坚守维护,濒危剧种北路戏又获一线生机,但人员匮乏、经费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白勇华说,寿宁县北路戏剧团在岗人员、新学员加起来还不到20人,原有艺人大多已年老体弱,中壮年艺人寥寥无几,且新招学员暂时还无法独当一面,而承担艺术精品创作和参加大型演出至少需要40人左右的小型演出团队,演艺人员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梅林戏由农民子弟组建班社在农村演出,大都在秋收后、春耕前的酬神期间。近年来,部分梅林戏班社得以恢复。

艺靠人传。这几年,泰宁县梅林戏剧团(现改称泰宁县梅林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先后与福建省艺校三明分校、金湖旅游职专等合作办班,培养了梅林戏复兴的星星之火。

“和建大楼、建剧场不同,戏曲表演人才的培养成效无法立竿见影,需要长时间濡养。”张帆说,“剧种真正的危机,除了外部条件的缺失,还有人才凋零带来的危机,一旦人亡艺绝,颓势便不可逆。”

当王晓珊得知四平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可以获得一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甚是欣慰。但她很快在调研中发现,被列入非遗,仍未改变四平戏后续乏人的窘境,即使有少量传承,艺人们也大都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剧种的保护与传承。

几度沉浮后的平讲戏,重新融入闽东人民生活,接下来能否真正走进春天里,人才是最关键的。

据介绍,在平讲戏专业院团不遗余力恢复、抢救和传承的同时,福安市自年起在富春公园、市老年大学和坂中小学、穆阳小学、下白石文化活动中心站等地分别设立“平讲戏艺术活动基地”“平讲戏艺术展演基地”。

对大腔戏、四平戏、平讲戏、北路戏、梅林戏这样濒危的剧种而言,保持其活态生命力重在演出、重在传承,除政策扶持外,也可考虑邀请老艺人回归舞台,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记者树红霞/文通讯员刘向东/图)

1
查看完整版本: 戏曲大省福建让濒危剧种活下来传下去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