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15日讯(本网记者刘惠萍通讯员饶丽英)6月13日,上海媒体三明行集中采访团来到了建宁,聚焦老区苏区发展,推动沪明对口合作走深走实。此次活动邀请到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SMG融媒体中心等上海15名记者参加。
他们走进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漫步明一海峡云上牧歌、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对建宁乡村振兴、革命老区发展成就、创新实践有了更为具体和生动的直观感受。
采访团第一站来到溪口镇枫元村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秀美田园画卷映入眼帘。
东南网记者了解到,建宁作为农业大县,已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全国每10粒杂交水稻种子,就有一粒建宁产。
胡长春是建宁县制种经纪人,30多年前胡长春就开始从事制种。
那时候的胡长春刚接触这行,吃了不少亏。“父本和母本的生长期限是不一样的,父本播种之后的几天后,母本就要下地。如果错期掌握不准,就会造成花期不遇,进而减产。”
如今的胡长春并不制种了,他手上共管理多农户,制种面积有多亩。在建宁,像胡长春这样的制种经纪人有名。建宁已摸索出“企业+经纪人(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模式,推动种业产业化发展。全县培育了本地种业企业21家,制定了基地管理办法,成立了种子协会,规范了行业行为。
随后,采访团漫步明一海峡云上牧歌。该牧场是明一国际以建宁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为依托,结合万亩生态园项目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文化旅游为支撑打造集“牧业+农业+制造+文旅”三产合一的全产业链田园综合体。采访团详细了解了明一海峡云上牧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情况及项目落地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带动作用。
采访团还走进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聆听红色故事,了解建宁县如何保护、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及沪明合作情况。
采访活动中,记者们采用短视频制作、新媒体互动等多种传播手段,通过深度融合图文报道、现场报道、体验式报道等多种报道方式,为老区苏区发展贡献新闻力量。据悉,此次采访活动于6月11日启动,采访活动的记者们先后来到宁化、建宁、泰宁等县,围绕沪明合作、红色三明、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选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采访三明市各地的红色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开发以及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特色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