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党史百年middot红色三明三明
TUhjnbcbe - 2021/8/27 18:00:00

《如梦令·元旦》MV视频

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换取了新中国的诞生。

在原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的

革命老区泰宁县,

就有这样一位革命者,

青年时背井离乡,投身革命,

从事地下革命工作,

他名叫邓家樑,

泰宁县杉城镇胜二村人。

邓家樑的画像

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记者在查阅了《泰宁人民革命史》《泰宁县志》以及在《红土地》杂志上发表的有关邓家樑文章等相关资料后,又专访了烈士的后裔泰宁县杉城镇胜二村*支部书记邓永平和烈士的重外甥今年80岁高龄的退休干部梁光蔚。在大量的史料和烈士后裔的讲述中,去感知邓家樑鲜为人知,光辉而短暂的传奇人生。

邓永平在查找爷爷邓家樑的材料。

热血青年踏上革命路

邓家樑,出生于年。往来泰宁与福州做大米生意的父亲在他的名字中寓意邓家之栋梁。

邓家樑小学毕业后又继续上了县城惟一的中学——杉阳中学。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同年10月,北伐*入泰,左派的国民*县*部成立。时任杉阳中学学生会主席的邓家樑,在县*部领导下,发动和带领全校同学,与社会上进步人士一道举着横幅,高呼“打倒列强!打倒*阀!打倒土豪劣绅”“男女平等”等口号欢迎北伐*入泰。

年7月,中学毕业后,品学兼优的邓家樑被录取到福建省立师范读书。年7月毕业时,被省教育厅委派到邵开省立小学任校长。

此时的邓家樑心中考虑的不是一己的安逸,而是人民的苦难。

上世纪30年代初的泰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中央革命根据地21个苏区县之一,工农红*在泰宁建立红色*权,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总部就设在与邓家樑家一街之隔的岭上街陈家大院(现为红*街)。

土地革命的浪潮席卷闽西与闽西北,与泰宁毗邻的邵武也已经有了*的地下组织。邓家樑参加了地下组织并加入了中国共产*,投入到发动群众、迎接红*、解放邵武的斗争。身份暴露后,他被当局下令通缉,随即在地下*组织的安排下被迫离开邵武,由德国籍的天主教神父温崇德介绍,于年底插班进入上海大夏大学学习并从事学生运动工作,年毕业。

埋名隐姓投身隐蔽战线

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邓家樑更名为邓贡直,受上海地下*组织和救国会的委派来到厦门中华中学任教,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中共厦门工委领导下,投身于民族救亡运动,开展地下工作。他创办和主编《抗敌导报》,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和统一战线的正确性、必要性。撰写了《怎样做一个统一战线的实践者》《救亡的统一组织和工作》等文章。他创作的抗日救亡歌曲在《抗敌导报》上发表。他还与中华中学的地下*员林松龄一道,组织全校进步师生参加厦门市文化救亡协会,走向街头,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不断在学生中传播进步思想,推动了当时厦门各界乃至闽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开展。

正当厦门抗日救亡运动热潮掀起之际,年5月,日寇在禾山登陆进攻厦门,用飞机、大炮猛烈轰炸市区,厦门沦陷。10月的一天,根据中共厦门工委的部署,邓贡直(邓家樑)等人在中华中学礼堂召开了抗日救亡团体成员应变会议。会后,秘密渡海到海沧,建立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简称厦青团),选举邓贡直(邓家樑)、施青龙、谢怀丹等15人为“厦青团”干事会成员,将各抗日救亡团体人员分为9个工作队,撤离厦门,开赴闽南、闽中各地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邓贡直(邓家樑)担任漳州南乡工作队队长、吴秋霖为副队长,成员共10人。他们深入乡村,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

年6月,在一次率队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活动时,“厦青团”队伍被敌特发觉,邓贡直(邓家樑)、吴秋林被捕,后几经组织营救,国民*漳州当局又没有掌握十足证据,最终将两人释放。从此,“厦青团”的活动时时处处受到国民***当局的限制和严密监视,为此,“厦青团”干事会决定举办短期训练班,由邓贡直(邓家樑)、洪学礼、张兆汉等人主讲,分批轮训队员,提高对形势、*的*策的认识和理论与工作水平及对敌斗争经验,邓贡直(邓家樑)主讲了《批评与自我批评》。

这年9月,为争取“厦青团”宣传抗日救亡的权利和合法地位,邓贡直(邓家樑)又与“厦青团”副团长谢怀丹一道受命赴福州向国民*省府请愿。在返厦途经泉州时,闻知国民*当局已将“厦青团”成员武装押解到沙县软禁,并接到组织上通知留下,邓、谢两人在泉州一带隐蔽并开展秘密工作。

年2月,邓贡直(邓家樑)到南安养正中学任教,并任泉州中心县委委员。期间,他组织师生学习《大众哲学》《艾思奇西行漫画》《国民舌论》等书刊,同时组建起*支部,在师生中发展了许集美、*竹禄、*筱建等追求进步的青年入*。自此,该校*支部在泉州地区成为红旗不倒、影响最大的一个*支部,到解放时,已先后发展*员59人。在此期间,邓贡直(邓家樑)带领地下*员与国民*反动派开展了有理有节的斗争,创作《抗日歌咏大巡行》等一批救亡歌曲到各地巡回宣传,把抗日救亡活动搞得轰轰烈烈。

年9月,邓贡直(邓家樑)接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书记,面对国民*反动派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他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是年冬,奉命赴闽北参加省委举办的第2期武夷干校学习。

年春,邓贡直(邓家樑)被定为“托派分子”而错杀,牺牲时年仅28岁。

老战友之寻揭开尘封往事

由于当时对敌斗争情况复杂和历史的原因,邓家樑含冤45年。直到年2月,中共泉州市委予以平反昭雪,追认邓家樑为革命烈士,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部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邓家樑遗体现葬于武夷山革命烈士陵园。

革命烈士证书

记者从年发表在《红土地》杂志第11期《感恩——记许老查寻72年前入*介绍人及后裔的故事》一文中了解到,邓家樑在年发展入*的许集美同志,在年4月向*组织报告登记革命烈士名单时就包含了邓家樑;解放初期晋江专员公署民*科也把邓家樑等几位为革命牺牲的同志名字上报省民*厅;后泉州市委经组织多方查证,明确了邓家樑为革命烈士,材料上报省委组织部,省民*厅也把材料送达泰宁县委。邓家樑的革命事迹被收录到《泰宁人民革命史》《泰宁县志》。

后来担任过省*协副主席、省老促会会长的许集美一直在多方查寻邓家樑和他的后裔。

年9月,已87岁高龄的许集美老先生,来到泰宁,寻找他革命的引路人、入*介绍人邓家樑和他的后裔。泰宁县地方*史、地方志等相关部门从《泰宁县革命史》《泰宁县志》和《邓氏族谱》等三个方面大量的史料中查阅资料和入户调查,证实了确有邓家樑其人并找到了烈士的后裔,许老前往邓家樑的后裔家看望了他们。多年的心愿得以了结。

在采访邓家樑的孙子邓永平时,他的讲述又揭开了邓家樑及后裔的家史。邓家樑离开家乡泰宁参加革命斗争前夕,被迫与家里抱养的童养媳成婚。婚后不久,邓家樑便离开家乡投身革命,一去不归,直至牺牲,因此没有生育子女。而留守在家的妻子,没有选择改嫁,抱养了一个儿子,让他姓邓,作为邓家樑的儿子传承。

邓家樑有3个兄弟,大弟是惟一与邓家樑有书信往来的,曾经到福州寻找邓家樑,文革期间,因不堪迫害上吊死亡,所有与邓家樑的书信往来、遗物,全部被销毁。

如今,邓永平将爷爷的“革命烈士证明书”镜框,安放在祖屋的神龛上。他说:“每当看见它,便会想起爷爷,这是对下一代进行再教育的红色教材。”邓永平将发表过爷爷事迹的刊物收藏起来,作为宝贵的红色遗产代代相传。邓家樑没有留下任何遗物,惟有的一张“照片”,是许集美老先生的儿子许怀荣请人画的一张画像,邓永平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宝贵“遗产”。他说:“我一定要把它们珍藏好,作为传家宝,留传给子孙后代。”

(图由受访者提供本文写作参阅了《泰宁人民革命史》《泰宁县志》以及在《红土地》杂志上发表的有关邓家樑文章资料。)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作者:江秀星编辑王艳蓉)

新媒体编辑:*慧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党史百年middot红色三明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