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自秦置嬴县,汉初分设嬴县、牟县、莱芜县,设县历史长达余年,期间,历经了无数变迁,许多在这里主*的知县,都以其显著*绩而名垂青史,如,汉代范丹、韩韶,唐代韦嗣立等。在这些主*莱芜的名宦中,宋代龚鼎臣算是其中个性突出,并深有影响的一位,从仗义执言这个角度看,龚鼎臣简直可以算得上是宋代的“魏征”了,因此,《宋史》中专门列有《龚鼎臣传》,而且这篇人物传记至今广为流传,成为古代人物传记的代表作,许多地方都将此文列入了中学生课外选读篇目。
龚鼎臣(—),宋郓州须城人,字辅之,景佑元年进士。从《宋史·龚鼎臣传》记载看,他第一次直言进谏是石介事件,此时,他已在平阴主簿位上因疏泄积水,收获良田千顷,转任泰宁*节度掌书记,这年是年。著名学者、国子监直讲石介去世,朝中有些谗佞之徒就说石介已北去投辽,以此玷污他的名声,皇帝于是就让兖州郡守杜衍查问此事,他的部下都知道这是陷害,但谁也不敢明说。这时候只有龚鼎臣敢于站出来,仗义直言,说:“石介哪有这样的事!我敢拿全家人的生命担保。”他的这个立场和龚鼎臣态度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受到了杜衍的赏识。其实杜衍已决定为石介担保,而他的耿直性格,更是得到了杜衍的称赞:“你年纪轻轻的就这么主持正义,前途不可限量。”石介事件过去之后,杜衍就推荐龚鼎臣为秘书省著作佐郎,并到莱芜任县。关于龚鼎臣在莱芜的情况,史书没有记载,但从其在各地为*的情况以及在莱芜知县任上得以不断升迁看,应是*绩卓著的,只是由于岁月久远,我们已经无法查寻到这方面的具体记载了。《清康熙?莱芜县志》在莱芜名宦中专门有传,这样记载:“龚鼎臣,郓城须城人。宋景祐初进士。由平阴簿知莱芜县,有惠*。历知兖州府,兖人德之。后复拜京东路安抚使,知青州,累官同知谏院,以*议大夫致仕。”县志以“有惠*”评价他在莱芜的功绩,这可能就是人们对其美名代代相传的最好记载了。以后,他从莱芜知县任上,升任太常博士,赐五品服,知渠州。在渠州,龚鼎臣才能再次得到展现。当时,渠州偏僻,贫穷,没有识字的。龚鼎臣上任后,建学堂、选老师、定课程,上学的人越来越多。从此以后,渠州才有人参加科举考试。当地人都非常爱戴他,家家供奉他的画像,可见,他在当地老百姓当中的地位有多高。“世有耿介之臣,国家之福也;世多谄臣,国之殃也”,龚鼎臣一生最大的贡献和特点还是体现在直言进谏上。他从渠州知州提升为起居舍人,主管谏院后,敢于向皇帝进谏,无所顾忌,不论大事小事,直言不讳,且言语平和,不偏执,不激烈,使皇帝容易听得进去,进谏后,也从不对人讲,所以他的主张多半都被采纳施行。应该说,这样的谏臣在历史上是难能可贵的,即使在盛唐时期,魏征作为重臣,他的直言上谏,也常常让开明的唐太宗龙颜大怒,但龚鼎臣却以其独到的勇气和胆识,屡屡成功进谏,并能历仁宗、英宗两朝,这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一年,天气干旱,皇帝要赐宴群臣,龚鼎臣闻讯说道:“天气干旱异常,不是君臣同乐的时候,请罢宴,以顺应天时。”同年,又发生日蚀,龚鼎臣又进言:“日蚀是阳亏的结果,阳亏了就会发生异常现象,请皇帝精思力行,近贤远佞,不要惹得苍天震怒……”仁宗言听计从。特别是英宗即位后,龚鼎臣刚正直言,他请求新皇帝延访大臣,亲自决定国家大事,劝皇太后把权交给新皇,不要再垂帘听*,这些谏言每件都是触及皇家直接利害的大事,每一次都面临杀头危险,但龚鼎臣却一如既往,始终为国家计,把个人利益乃至生死都置于脑后。正如林则徐所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了这种境界,才不亏为国家的“鼎臣”栋梁,这也许就是他得以青史留名的重要原因吧。在职期间,他还先后授谏议大夫,京东东路安抚使,知青州,后又改任太中大夫。这在专制集权的封建社会是非常不容易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仁宗、英宗时期,*治还是比较清明的,这也是宋代能够创造封建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