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杏林之圣手。
大道慈心,两岸兮沐泽。
周日清/摄
文博研究馆员何丙仲老师说吴本
?
保生大帝名姓:吴本与吴夲
萧春雷
去年底(年)我参加民盟一个关于鼓浪屿的讨论会,龚洁先生发言,声音洪亮:“岛上奉祀吴本,也就是保生大帝的种德宫……”二三十人的会场突然一阵奇异的安静,大家面面相觑,还有人轻声纠正:应该是吴夲。龚洁只好改口:“好吧,就算是吴夲。我觉得应该是吴本。既然大家习惯吴夲就说吴夲吧。”
洪卜仁先生插嘴道:“应该是吴本。后人搞错了,古代刻本中‘本’字的中间一竖断了,就有人以为是‘夲’字。他有个兄弟叫吴根,他叫吴本才对。”
我亲耳听到两位最著名的厦门地方文史专家的表态,认为保生大帝的名字应该是吴本。奇怪的是,为什么绝大多数文献仍然写错字?
我与何丙仲先生通电话,顺便问起保生大帝的名字应该是哪个字,他毫不含糊地告诉我:“吴本是对的。早期的文献都写本字。”
我又问:“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说吴夲?”
“最近这二三十年吧。”
“那台湾方面呢?他们原来说吴本还是吴夲?”
“他们原来说吴本,给厦门一折腾,他们糊涂了,也开始说吴夲。现在乱成一团,说什么的都有。”
前几天,我碰见李启宇先生,向他请教保生大帝的名字。他的意见也一样,应该写成吴本。
我也糊涂了。我知道这四位最著名的文史专家在许多方面意见不一,但是谈到保生大帝的名字,却达成了共识:吴本。我估计不存在持相反意见的专家。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什么原因导致保生大帝无法正名?莫非这个奇怪的“夲”字有魔力?
恕我无知,来厦门之前,我真的不认识“夲”字。古籍里很少出现,查《说文》,意为“进趋也”。厦门的报刊提到吴夲,编辑很体谅读者,知道他们并非抱着《康熙字典》长大,总会括号加注“夲(tao,音滔)”,结果人人能读这个冷僻的字。最麻烦的是,电脑常用的汉字输入法没有这个字,要造字。我后来改用更全的汉字输入法,总算解决了输入问题,但不能解决发排输出问题。每当排版时,版式编辑要帮我一一造字,非常辛苦。保生大帝是厦门知名度极高的神明,我很希望他能够及早正名,大家都可以省去造字之苦。
保生大帝到底叫什么名字,方文图先生早有文章《吴真人名讳考》,解决了这问题。该文收入新编《厦门市志·附录》(第五册,第页)。据他的考证,吴真人名夲的记载,早期仅见于清末杨浚《白礁志略·传略》,刊行于年,是个孤例。比它更早和稍后的,如范咸《重修台湾府志》年刻本、陈锳等修《海澄县志》年刻本、怀荫布等纂《泉州府志》年重刻本、沈定钧等增刊《漳州府志》年刻本、吴堂等《续修同安县志》年补刻本、吴锡璜总纂《同安县志》年铅字排印本等相关记载,以及所有的坛庙、碑文记载,一律将吴真人的名讳写作“本”字。证据确凿,毋庸置疑。方先生的考据文章最早载于海峡文艺出版社年11月出版的《圣山春秋》中。如今10多年过去了,大家还是叫错吴真人的名字。
通常的错别字,是以常见字代替冷僻字。没想到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夲”字,居然取代了笔划简单人人识得的“本”字,逆势而上,是为一奇。《白礁志略》居然以一处偶然错误,让保生大帝改名数十年!是为二奇。只是,这让保生大帝的虔诚信众情何以堪。
年2月5日
——本文摘录自萧春雷所著
《保生大帝》(中国文史出版社)
何丙仲简介author
何丙仲,厦门市鼓浪屿人,原籍福建省惠安县,年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县,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文物博物馆专业,文博研究馆员,福建省和厦门市*协文史研究员。退休前任厦门市博物馆、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副馆长,从事明清闽南区域文化、近代鼓浪屿历史的研究,晚年致力于古籍整理校注的工作。出版有专著、译著等数十部,发表学术论文、文章百余篇。
萧春雷简介author
萧春雷,作家,曾用笔名司空小月、郭又惊等,福建泰宁人,从事文学、艺评和人文地理写作,获过中国新闻奖。作品散见《人民文学》、《读书》等杂志,被收入两种中学语文教科书(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已出版《时光之砂》《我们住在皮肤里》《保生大帝信仰史》和“中国的掌纹”书系(《自然骨魄》《大地栖居》《华夏边城》)等18种著作。现为厦门晚报编辑。
“心语献慈济”作品征集赛
Haicang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原文)
“心语献慈济”作品征集赛暨“海沧人文”有奖问答活动开始啦!
“海沧人文”有奖问答
(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