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五色糯米饭
·QingMing
五色糯米饭是布依族、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因糯米饭呈黑、红、*、白、紫5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时节,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五色糯米饭五彩缤纷,鲜艳诱人。
做法:
将糯米洗好,在水中浸泡1小时以上,沥去水分备用。虾米用水洗净后,用热水泡一会儿,泡过的虾米水可以留用。猪里脊肉切成2厘米长的条。竹笋用开水烫一下,除去涩味,切成1厘米的丁块状、红萝卜的加工方法与竹笋相同,将香菇洗净,用热水泡软,去蒂,切成1厘米大小的丁块。把花生的皮除去,花生米备用。把洗好的糯米放入电锅内,加入比做普遍米饭少的水,这样煮出来的糯米饭比较硬些。将炒锅置火上,倒入40克油,油热后,先炒猪肉,炒至肉变色,再加入香菇、红萝卜、竹笋等同炒,最后放花生米及虾米混合拌炒。
在高汤中加上炮虾米的水克,再加上酱油、砂糖、料酒等佐料,放在火上煮20分钟左右,煮至汤法只到材料的一半时,将火关掉。把已煮好的各种主料及调料淋在热腾腾的糯米饭上,混合搅拌后,再将锅盖盖上,焖一会儿即可食用。
河南馓子
·QingMing
“撒子”古为寒食节的“寒具”,是著名时令美食。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中十分清楚地交待说:“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可见馓子麻花的古老非一般食品可与之媲美的了。
做法:
首先兑清水和花椒煮开,捞去花椒,留花椒水待用,再取七五粉,按一定比例加清油、花椒水、和好,反复搋揉,切成十小块,分别揉成面团备用;锅中放油,烧至八成热,取面团一块,压成圆饼,从中捅一洞,先拉长,搓成筷子粗细的圆长条,盘数层拉细,将长筷子穿入挂好撑开,一端入油稍炸,起小泡后提出;将另一端如法炸制。再将中段入油,手持筷子来回摆动,稍炸,再全部入油,把两根筷子错开合起来,抽出筷子,用筷子拢住,使其不分开。炸至呈金*色时捞出,摆置大圆盘中,围摆成高高的多层圆柱形,形状美面、浑厚、生动。
泰宁暖菇包
·QingMing
暖菇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点,属于闽菜系。福建将乐县、泰宁县民间每年在传统的“春社”这一天,农村家家户户大做暖菇包,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这天远近的亲朋好友都相互往来品尝,这种习俗流传至今。
做法:
暖菇包的制作因原料的不同,有包糍和包子之分。包糍是用食米和揉碎的干暖菇粉做成糍团,在制作方法上也分两种,一种是将食米放在沸水中煮成六七成熟即捞出虑干米汤,和干暖菇粉一起倒入臼里舂打成团,另一种是将食米浸泡后磨成米浆,入热锅后,煮成糊团。其陷料制作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干炒,多用鲜笋丝、腊肉、豆腐干、虾米、薤子,再配上辣椒粉煮熟。另一种是会在里面包红豆泥,做成甜的。
清明果
·QingMing
雨纷纷
清明时节
清明果覆盖了上巳、寒食两个节日,具有饮食丰富性、礼仪仪式性、家庭参与性。闽台民俗是中华文化一体,例如在闽台将清明节祭祀祖先、吃清明果(清明粿)等民俗作为主要活动,亦很盛行于古代中原清明踏青之俗。
做法:
鼠曲草或艾蒿清水洗净,放入煮开的锅中焯水(可选加一勺盐),焯水后立刻捞出用冷水冲凉,通过杵和臼捣烂(原生态制法)、搅拌机绞碎(现代化制法)成为糊状。
预先将适量糯米及粳米磨成湿润细腻的米粉与糊状草泥混合均匀揉成面团,蒸熟后分小块搓圆压扁制成外皮。(或用大米米浆与艾草在大锅中混和,直到米浆成为固态,以此来制成外皮)咸清明果:将馅的原材料都切成丁或小块,放进烧热的锅炒熟炒透并加适量盐、辣椒调味;甜清明果:芝麻、豆沙等馅料预混时一般有加入白砂糖,以制熟后的馅包入即可。待出锅的外皮凉后包入馅料,分别制成自己喜好的形状,上锅再以大火蒸一刻钟左右即可。清明果多用艾草或鼠曲草做成: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艾草特殊的气味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鼠曲草性平和,有化痰、止咳、降压、去风功效。
芥菜饭
·QingMing
芥菜饭是浙江温州传统的地方小吃,饭松菜嫩,香甘爽口,别有风味。《瑞安县志》说,“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同时芥菜饭也是永定客家正月二十必吃的一餐饭。因为芥菜味苦,用来闷饭代表年已经过完了,大家过好吃苦耐劳的准备,为新的一年奋斗的用意。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