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钱从哪里来、
由谁来治理、
如何长效管护难题
村庄清洁行动,
姜堰是怎么成为全国先进的
小杨村垃圾桶分类摆放。钱宏斌
“钱从哪里来”“由谁治理”“如何长效”,这是农村环境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针对这些难题,姜堰区创新思路,通过多元筹资、发动群众、巧妙转化成果、提高村民素质等途径,破解难题,刷新乡村颜值,提升村庄气质。日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个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全省仅4家,姜堰区榜上有名,是苏中地区唯一上榜县(区)。
多元筹资解决资金难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地都面临资金投入难题。姜堰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筹集钱办好事、不花钱也办事”的原则,多元筹资,引来资金活水。
引进社会资本,鼓励能人捐资,是解决村庄环境投入的主要途径。梁徐街道前舍村乡村环境整治初期,向每位乡贤寄发《一封家书》,汇报乡村振兴规划的愿景。村民宋维根长期在外从事建筑业,看到家乡发展规划深受感动,先后捐资万元,建设通村道路、新建百姓游园、治理污水沟塘、拆除违章建设等。宋维根说,村庄环境好了,村民安居乐业了,自己在外闯荡打拼就更安心了。
去年,姜堰村庄环境整治累计利用社会捐资多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短缺的难题。
在外能人徐则权见家乡环境好了,返乡创业,投资新建了大(土+仑)镇兴驰村万维养老中心,集中供养村里的33名老人。村里根据“土地收储”*策,拆掉老人长期居住的破损旧房,获得土地复垦奖补资金,用于村庄环境治理。
该区还设立万元专项引导资金,奖补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的村,同时整合部门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去年以来,区交通部门投入3.6亿元、水利部门投入万元、区住建部门投入万元,分别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河道沟塘整治、污水管网铺设。
“变废为宝”破解垃圾处理难
漫步溱潼镇洲城村,只见粉墙黛瓦,河水清清,灰白色砖墙砌成的景观河堤更是增添了几分江南水韵。殊不知,这些砖块都是村民从建筑工地上捡回的废砖瓦。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洲城村*总支书记顾阿珍说,垃圾分类回收,就地利用,有效破解了处理难题。该村家家户户门口摆放着分别盛放干、湿垃圾的两只垃圾桶,群众自觉将剩菜剩饭、腐烂瓜果等垃圾放入易腐垃圾桶,同时收集可回收及有*有害垃圾,积分兑换奖品。
以洲城村为示范点,溱潼镇以点带面,要求各村居具备“五有三员”,即有机构、有机制、有设施、有氛围、有奖惩,宣传员、督导员、收集员。“三员”挨家挨户宣传“三知一会”(知标准流程,知积分规则,知网格人员,会正确分类投放)内容,引导群众自觉养成分类回收垃圾的习惯。
该镇还采取租用和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深圳大树生物集团合作,每年投入资金约50万元,日处理易腐垃圾5吨。
张甸镇杨俞村因地制宜创新推出垃圾分类“二类四分”法,从源头将垃圾分为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垃圾,可腐垃圾进“阳光堆肥房”,发酵变成有机肥;村里同时建成10处四分类(有*有害、可回收、不可回收、其它)垃圾亭,收集不可腐垃圾。杨俞村因此创成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
“垃圾分类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也是村庄清洁行动的一大难点。”姜堰区城管局局长缪斌说,该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多万元,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纳入各镇街绩效考核,鼓励各地分类回收垃圾,利用“阳光房堆肥”、“垃圾生沼气”、“积分兑奖品”等方式,变废为宝,减少垃圾运转量。目前,该区在89个村施行垃圾分类试点,下一步将全域推广。
发动群众解决“谁来治”难题
“村庄清洁行动,整治难,管护更难。”姜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国斌深有感触地说,群众是乡村治理和管护的重要力量,去年,该区多措并举发动15万村民,参与村庄“大扫除”,解决了乡村环境“由谁来治”的难题。
针对农村留守居民普遍文化程度低的实际,姜堰各镇街创新宣传方式,编印环境整治“明白图”,创作环境治理“快板书”,绘制清洁行动“文化墙”,让群众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
走进梁徐街道江村村,处处美景如画。村副支书钱存来指着一处景点自豪地说,这是群众的智慧和杰作,多平方米的废沟塘摇身变美景。去年,村里利用村庄清洁行动契机,鼓励村民献计献策,发挥所长。退休教师钱储因地制宜设计废沟改造图,村里几位木瓦匠义务平土护坡,村民钱存耐、钱善禄等捐出家里的26口水缸。如今,这些水缸内栽种了荷藕雪莲,错落有致地排成了“聚宝盆”景点。
江村村给每位参与村庄环境治理的村民发放奖杯和证书。村民谭学杰把室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买来花草装扮庭院。去年底,谭学杰家的大门框贴上了“最美庭院”铜牌。一些没评上“最美庭院”的农户感觉没面子,一个个也跟着行动起来。
现在,“整洁庭院”、“绿色庭院”、“美丽庭院”评比活动,在姜堰全区搞得热热闹闹。各村村民自发在庭院周边栽种枇杷、桃树等乡土树种,既享受“生态美”,又尝到“果子香”。村民们还就地取材,建造“文化墙”、“绿化角”、“庭院花圃”,全区创成了个“最美庭院”、30个美丽庭院示范村、60个绿色庭院示范村。
打造美好环境的同时,还要自觉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该区还发动群众参与制定接地气、可操作的村规民约,评选“好家风好家训”,引导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景美人美村才美。”这是沈高镇双星村村民姚步根家的“家风家训”。62岁的姚步根从早到晚,每天义务管护村庄环境。他说:“村庄就是一个大家庭,只要能动,我就要管护到底。”
如今,姜堰不少村民把整治环境当成了生活习惯。据介绍,到目前为止,该区村民自觉清运垃圾多吨,清理乱堆乱放1万多处,整理菜园篱笆多处,填平家前屋后排水沟多处,整治畜禽散养千余处。
来源:泰州日报官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