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中国丹霞地貌分布下
TUhjnbcbe - 2021/6/12 15:23:00
北京白癜风到哪里治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1有陡崖的陆相红层

“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中国的陆相红层是地壳发展到地台活化时期的地洼沉积层(包括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及一些薄层红色粉砂岩、泥岩夹层)。这些红层的承压力平均约为84.6MPa(闽北武夷山.0MPa,粤北丹霞山92.1MPa及粤北金鸡岭56.7MPa的平均值),属坚硬-半坚硬岩组。这些红层孔隙度大,导温性能差,较其他岩层,易受交变温度的影响,易发生风化片状剥落作用,常形成浑圆状的丹霞地貌(照片A.a)。中国大多数学者研究的皆是这一类丹霞地貌。地洼沉积层中的红色砂泥岩、泥岩,其承压力在40MPa以下,岩性不够坚硬,除成为红色砂岩、砾岩夹层者外,一般不能形成丹霞地貌,多形成红岩丘陵(照片A.b)。如张掖南台子红山湾一带的红岩丘陵,因为颜色丰富多变,更是有“彩丘”之称(照片A.c),但不能划归为丹霞地貌。

河北嶂石岩(照片A.d)、湖南张家界(照片A.e)、广西大瑶山(照片A.f)等海相红层石英砂岩地貌,乍看起来,似乎是丹霞地貌。但稍作细看,这些地貌的岩壁、岩柱上呈现明显的棱角,与浑圆的丹霞地貌有明显的差别,成为另一种地貌形态。这是因为构成上述三处地貌的岩层要坚硬得多:嶂石岩为元古界长城系浅海相红色、淡红色石英砂岩,其平均承压力为.0MPa。张家界为上泥盆统云台观组浅海相紫红色石英砂岩,其承压力平均约为MPa。大瑶山为下泥盆统莲花山组海相淡红色石英砂岩,其平均承压力约为MPa。上述三处石英砂岩的平均承压力为.3MPa,而形成丹霞地貌的陆相红层的承压力仅为其48.0%。海相红层属坚硬岩组,岩性坚硬致密,孔隙度小,难以产生风化片状剥落作用,只能在岩壁、岩柱上沿节理、裂隙发生岩块、岩片、岩条崩落作用,而形成棱角分明的地貌。故有“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之称,丹霞地貌无须与其重叠。只有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对比分析,才能避免人们仅凭肉眼观察和盲目称谓带来的地貌分类混乱。

2红层盆地发育演化模式

红层盆地经后期的造山运动,发生倾侧、褶曲、断裂及产生一系列节理,并使这些内流盆地转变成为外流侵蚀地区。水流沿红层的裂隙、节理进行侵蚀、剥蚀及崩塌、风化、溶蚀等外力作用下,在坚硬-半坚硬的红层区便开始形成以陡崖为特征的丹霞地貌。早期形成的丹霞地貌,可能已被夷平。但随着地壳上升,在坚硬-半坚硬的红层地区,在外力作用下,又会继续产生新的丹霞地貌。

以广东丹霞山红盆地为例(照片B),一般的红盆发育演化模式如下:在早白垩世初的造山运动,在此形成一个山间盆地,盆地低处为湖泊。盆地四周的山地、丘陵不甚高峻,从山地、丘陵中流到盆地中的河流比降较小,流速不大,只能携带泥沙及一小部分较小的砾石到盆地中沉积下来,形成长坝组(K1-2c)的红色砂砾岩、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这些红层可简称为下红层。因这些红层的岩性较软,除局部砂砾岩地区外,一般不能形成丹霞地貌。早白垩世末的造山运动,使早白垩世红盆地四周的山地作较大幅度的上升,流入盆地的河流比降增大,水流湍急,不仅能带动砂粒进入湖盆,而且能携带较大的砾石进入盆地堆积,形成丹霞组(K2d)的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及一些薄层的泥质砂岩夹层。这些红层可简称为上红层,属坚硬-半坚硬岩组,是构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在白垩纪末至第三纪初的造山运动,使丹霞红盆地的红层发生变动并产生断层及一系列节理,也使内流的丹霞红盆地转变成为外流的侵蚀地区。随后,在坚硬-半坚硬的红层地区,开始产生有陡崖的丹霞地貌。经第三纪漫长岁月的侵蚀、剥蚀,早期形成的丹霞地貌已被夷平。但随着新第三纪后期至第四纪期间的多次地壳间歇性上升及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下,又继续产生丹霞地貌及多级河流阶地。武夷山、崀山等丹霞地貌区的发育史,基本与都与丹霞山相似。

3不同外动力作用下的丹霞地貌形态特征3.1流水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

流水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有沿近垂直节理、裂隙侵蚀及风化、崩塌形成的一线天(照片C.a)、巷谷;有岩石河漫上某些低凹处为河水反复浸漫、侵蚀、溶蚀形成洞口向上的洼穴;有岩石河床上某些低凹处,水流带动泥沙旋转、研磨河床形成洞口向上的壶穴及圆潭(照片C.b);有水流在岩壁上侵蚀形成的平行小沟(照片C.c);有河流平水期水面附近侵蚀形成的水平岩槽;有河流侵蚀下切形成的峡谷;有河流保持曲流下切形成的深切曲流;有河流裂点形成的瀑布;有水流冲刷近水平红色砂岩层形成的平整板状河床;完全流经陆相红层的河流,其河床、边滩及心滩,常满布红色卵石,鲜艳夺目;在沙质河床上,可发育各种扇状、舌状或平行排列的沙波;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流可润湿风化泥粉、*土形成泥浆,可在岩壁上形成泥钟乳、泥幕并与近水平的风化岩檐、岩槽互相交织,形成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照片C.d)。有水流沿山体外侧减压节理、裂隙侵蚀形成的天生桥;有沿构造线侵蚀、下切形成的丹霞群山等。

3.2崩塌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

崩塌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有丹崖赤壁、岩堡、岩墙、岩柱、岩峰(照片C.e)、岩洞、石门(月亮岩)(是岩壁崩塌体的上方,寻求自稳形成的石拱门)(照片C.f)、崖麓崩积岩块、崩积岩堆、崩积缓坡、崩积洞穴、崩积天生桥、崩积洼地、崩积堰塞湖、崩积地下河等。

3.3风化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

风化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可分为凹片状风化地貌与凸片状风化地貌两种。

3.3.1凹片状风化地貌

有岩槽、扁平洞、额状洞、穿洞、天生桥、蜂窝状洞穴(可分大、中、小、微等数种)(照片C.i)、口小肚大洞穴、洞口向上小洞、干裂充填小凹槽等。

3.3.2凸片状风化地貌

有浑圆山顶、浑圆山体、浑圆山脊、浑圆岩墙、浑圆岩柱(照片C.e)、浑圆岩峰、浑圆洞口、浑圆石蛋、浑圆天生桥、干裂充填凸条(照片C.g)等。

3.4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红层及丹霞喀斯特地貌

若陆相红层中含有较多的灰岩砾石及碳酸钙胶结物,则可形成石芽、石沟、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幕、洼地、岩壁、岩峰、漏斗等丹霞喀斯特地貌。但这些丹霞喀斯特地貌总不及由灰岩形成的喀斯特地貌那样典型。

3.5低等植物对丹霞地貌发育的影响

生长在陆相红岩表面的藻类、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对丹霞地貌的颜色、发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这些低等植物对岩石表面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减缓了岩石表面的风化作用。因此,可因岩石表面低等植物之有无而产生差别风化,即有低等植物生长的岩石表面,因风化减弱或暂时停止风化而略作高起;反之,没有低等植物生长的岩表,则正常进行风化作用,露出新鲜红岩本色,岩面也相对低下。因为藻类多为黑色,地衣多为白色或灰白色,苔、藓多为绿色(秋冬季一部分为*色、褐色),使岩壁颜色更为丰富多彩。藻类也可在有水湿条带的负坡岩壁上或负坡洞顶上生长,形成黑色条带,有如泼墨。而黑色藻类条带之间的无藻类生长的岩壁,则保留原来红岩本色,形成红色条带。因此在负坡岩壁上或负坡的洞顶上,便形成从上而下的红黑相间的平行条带。黑色藻类条带上大下小,而红岩本色条带则下大上小,平行相间,使岩壁更为多彩多姿(照片C.h)。

海岸的波浪作用可形成海蚀槽、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及其上的小型蜂窝状洞穴、海蚀柱、海蚀岩块等海岸丹霞地貌。

在干旱或半干旱区风的作用,可形成风蚀壁龛、风蚀蜂窝状小洞穴、风蚀波浪状岩壁等丹霞地貌。

有的岩层在多组主要节理所包围的范围内还有多组次要节理,而次要节理所包围的范围内又有多组更次要的节理,在流水、风化、喀斯特等外力作用下,沿主要节理形成较深较大的沟槽,沿次要节理则形成较浅较窄的小沟槽,而在沟槽之间的岩石表面,则为风化片状剥落所浑圆化,形成许多浑圆状的龟裂凸包丹霞地貌(照片C.j),如滇西北玉龙黎明及剑川石钟寺和赣东南石城县通天寨所见。

人为采石可形成规模颇大的丹崖及地下洞穴,如皖南花山谜窟、浙西龙游石窟、粤中东莞市石排及广州市东南郊莲花山所见。

4丹霞地貌区的文化景观4.1丹霞造型景观

丹霞地貌常是丹崖赤壁林立,“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在流水、崩塌、风化、生物、波浪、风力、人为等外力作用下,常形成丰富多彩的丹霞地貌。丹霞造型地貌非常有特色,中国很多丹霞地貌区都有许多拟人似物的造型地貌(照片D),如粤北丹霞山的“阳元石”、“阴元石”、“望郎归”;赣东龙虎山的“望儿归”、“鲁迅头像”、“猿人头像”、“天下第一绝景”;甘肃永靖县炳灵寺及粤北乐昌县坪石镇南面的“姊妹石”;闽西南连城县冠豸山的“寿星石”;湖南崀山的将*石;赣东弋阳县圭峰的“老人峰”(照片D.g)等等。

另外,丹霞地貌拟似动物的造型地貌也很多,如丹霞山的“金龟朝圣”、“群象过江”;龙虎山的“雄狮回头”;粤北乐昌县坪石镇金鸡岭的“金鸡石”(照片C.k);赣东弋阳县圭峰的“三叠龟”、“金线吊蛤蟆”;武夷山的“鹰咀岩”等。

丹霞地貌的植物造型地貌也不少,如武夷山及龙虎山的“寿桃石”;丹霞山的“双笋峰”;湘西南崀山的“辣椒峰”(照片D.a);甘肃白银市及黔北赤水市的“蘑菇石”;粤北乐昌县坪石镇南面的“姊妹石”,又似红岩丘顶上的一朵十分巨大的“石花”。

丹霞地貌的器物造型地貌也很多,如丹霞山的“茶壶峰”、“宝塔峰”,粤东北龙川县霍山的“船头石”、“酒瓮石”、“砻衣石”,河北承德市的“双塔山”、“棒槌峰”、“元宝山”,桂东南博白县的“宴石天生桥”,湘西南新宁县崀山“下汤家坝天生桥”,*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的丹霞地貌有如一座巨型的摩天大厦,甘肃肃南县的大红山有如一座巨型的红色宫殿(照片C.d)。

4.2丹霞文化景观

丹霞地貌的奇险秀美,颜色又符合中国吉祥的红色,所以常成为修建寺、庙、观、庵的福地。不仅增添了这些寺、庙、观、庵的神秘感,也为不少寺、庙、观、庵的修建提供了天然的场所,往往宗教建筑就是修建在背靠丹崖的崖麓缓坡处,其中一部分就是修建在丹霞地貌的洞穴内(照片E)。

因丹霞地貌险峻难攀,常成为当民居民逃避匪患或战乱的山寨,甚至成为*事防御重地,如川北剑阁县的剑门山,重庆市合川区的钓鱼城。

丹霞洞穴因采光较好,不潮湿,除修建了不少寺、庙、观、庵之外,还有洞穴民居。如川东南合江县天堂坝乡三元洞等不少岩洞民居,湘南永兴县狮子坦(洞)民居,闽西泰宁县圣丰岩(洞)民居等。有的整个村民组的人都居住在一个巨大的丹霞岩洞内。

在丹崖赤壁上的风化岩槽、岩洞又成为先民放置悬棺及修建岩墓之所,如赣东鹰潭市龙虎山仙水岩(照片E.g)、闽北武夷山“大藏峰”及粤北丹霞山“棺材寨”所见。渝东石柱县下路乡白岩岩壁上有许多人工方形小洞,是先民放置骨盒葬之处。

丹霞地貌的红色砂岩,具有庄重吉祥的红颜色及易于雕刻,使丹霞地貌常与石窟相联在一起,如四川的乐山大佛、安岳石刻、重庆大足石刻。特别是古丝绸之路更与石窟紧密相伴。在甘肃境内更有“甘肃无处不石窟,石窟无处不丹霞”之誉,如天水麦积山(照片D.F)、甘谷大象山、武山县拉稍寺、武威市天梯山、张掖马蹄寺等等,皆是丝绸之路的*宝。

在红色砂岩的岩壁上,还与摩崖书法石刻紧密相伴,不少丹霞地貌风景区,不同程度都留下高水平的书法石刻,如四川青城山由岳飞所书的诸葛亮出师表,粤北丹霞山的“赤城千仞”、“到此生隐心”,闽西永安市桃源洞的“桃源洞口”等等水平很高的摩崖书法石刻,充分展现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光辉。

4.3丹霞景观综合体

瑰丽多姿的丹霞地貌与丰富的人文景观结合在一起,往往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照片F)。如粤北丹霞山(照片F.D),闽北武夷山(照片E.f),闽西泰宁县大金湖(照片F.b),闽西永安市桃源洞,闽西南连城县冠豸山,赣东鹰潭市龙虎山(照片F.E),赣东弋阳县圭峰,四川青城山-都江堰、川北剑门山、邛崃市天台山、蜀南竹海,重庆江津市四面山,黔北赤水,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外八庙,皖南休宁县齐云山,*山市花山迷窟,浙西江山市江郎山,浙中永康县方岩,湘西南新宁县崀山,陇南天水市麦积山,陇东平凉市崆峒山等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川凌云山(乐山大佛)(照片E.b),峨眉山市的二斗岩、五显岗,重庆合川区的钓鱼城,广西桂平市白石山,浙南缙云县白云山-大石岩、岩门山,浙中诸暨市斗岩、汤江岩、五指山,浙东天台县赤城山,皖中巢湖市的忠庙-白衣庵,闽西泰宁县龙王岩、八仙崖、上清溪,云南玉龙县黎明-美乐、赣南安远县永清岩、燕子岩、酒罈寨等丹霞地貌区,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迄今为止,全国丹霞地貌区共有处,其中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国家级、省级、县级等风景名胜区,约占全国风景名胜区的五分之一,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以丹霞地貌为载体依托,整合周边生物资源、人文胜迹和多元要素,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乃至世界遗产为建设目标,形成诸多丹霞景观综合体,这些丹霞自然演化和文化景观遗迹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塑造了一个个地貌保护、开发和研究的示范区域。经过多年的实地调研统计,其中丹霞山、都江堰、竹海等为国家自然保护区;仙都、齐云山、大金湖(照片F.b)、龙虎山(照片F.E)、崀山(照片F.C)、飞天山、武夷山(照片E.f)、丹霞山(照片E.d)、窦圌山、坎布拉、火石寨、崆峒山等为国家地质公园;罄槌峰、武夷山、猫儿山、翠微峰、资江-八角寨、都江堰、邛崃天台山、剑门山、合江福宝寨、丽江黎明老君山、崆峒山、和*松鸣岩、临潭冶力关、尖扎坎布拉等为国家森林公园;承德、大足石刻(照片E.e)、都江堰、乐山大佛(照片E.b)、武夷山、丹霞山、大金湖、湘西南崀山、黔北赤水(照片F.a)、赣东龙虎山、浙西江郎山(照片F.f)等为世界遗产或世界地质公园。

5结语

丹霞地貌是一种岩石地貌。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任其自然发育,没有人为炸石、采石,一般不易破坏,可以永续利用。但一些濒危景点,如粤北乐昌县坪石镇金鸡岭上的“金鸡石”(照片C.k),丹霞山的“天柱峰”(照片D.d),甘肃张掖市肃南县冰沟的“神驼迎宾”等濒危景点必须进行加固保护,使其继续发挥旅游效益。按*进地貌年龄公式计算,它们的年龄分别为3.13Ma、1.51Ma及a,如崩塌毁掉,在人生短暂时间内,根本无法在该地再形成这样奇特的旅游地貌,损失难以估量。

6附录

最近一年来,在中国又继续探明了22处丹霞地貌,截止-09-23,中国已知丹霞地貌点共处(继《中国丹霞地貌简表》)。

其中附表中的号冈仁波齐,-08-23—26,由齐德利与央视同志到达该山麓(m)考察,确认该山为一套陆相磨拉石堆积的红色砾岩为主所形成的丹霞地貌(照片E.a)。丹崖中下部为渐新世(E3)厚层(~m)紫红色砾岩、角砾岩、砂砾岩等建造,上部为中新世(N1)灰色火山质砾岩、粉砂岩、砂页岩夹凝灰岩,该山北麓底部假不整合于燕山晚期花岗岩之上,南麓底部不整合于三叠世浅海相碳酸盐岩河砂页岩互层之上。冈仁波齐海拔m,成为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因该山的宗教文化地位甚高,对其丹霞地貌自然属性以及丹霞文化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另外号龙鹄山,-11-02,作者曾与四川乐山师范学院罗利群教授往该山考察,因道路不熟悉,虽在该山崖下通过,但未能目睹该山丹崖,因此否定该山的丹霞地貌。直至年《中国国家地理》第七期第41页刊登了丹棱县龙鹄山石窟的文字说明及该山崖唐代石刻照片(照片E.d),证明该山确实为丹霞地貌,所以又肯定龙鹄山为丹霞地貌。在-09-21—23浙江江郎山召开当第十五届全国红层与丹霞地貌学术讨论上,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八队*琼芳高工提供了位于韶关市翁源县城东北15km处新发现的丹霞地貌点马屎山(照片D.e,国序号)。该丹霞貌发育于马屎山盆地,盆地受恩平-新丰深断裂带北东段的敦头断裂控制,形状特征为丹崖,沿NW向次级小断裂形成,面向SW,地层为丹霞组(K2~E2d),岩性为紫红色砾岩,砾石成分有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灰岩、粉砂岩等。

图1丹霞地貌物质建造特征、沉积韵律及不同外动力作用下的景观

图2丹霞地貌造型景观、文化景观及其地貌景观综合体

续《中国丹霞地貌简表》

(来源:山地学报,(33)04,-;*进,陈致均,齐德利;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貌与流域过程研究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丹霞地貌分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