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APP-新福建6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程枝文)泰宁是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超过一半的建制村集体年收入不足5万元。如何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增加村集体收入?该县一些乡村尝试抱团发展,走“飞地项目”路子。
6月8日,记者在朱口镇音山村看到,生态餐厅已基本竣工,即将投入运营。届时,智能温控大棚自助采摘、生态餐厅趣味烹饪、休闲竹屋品茗休憩等项目将全部成形。音山村正是“飞地项目”的实施地。
年,该县实施“春风工程”,根据各村情况,给予10万至30万元不等的专项资金补助。然而,靠这笔钱,一些偏远贫困村还是拿不到项目,主要原因在于小项目对他们没有吸引力,大项目单个村的资源又不足。
经过充分调研,并请来省农业厅、福建农林大学的专家指导,一条抱团发展、走“飞地项目”的路子逐渐明晰。
距城关不远的音山村,具备交通区位和连片土地流转等优势,遂成为“飞地项目”实施地。年,第四批6名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所在的朱口镇朱口村、杉城镇丰岩村、大田乡大田村、下渠乡下渠村、开善乡儒坊村、大龙乡大布村等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一次性争取到万元“春风工程”资金,同时整合各项补助资金,最终筹到多万元。很快,占地15亩的“6+1飞地项目”——智能温控大棚在音山村建成。
7个村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注册成立春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金湖牧歌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租温控大棚,种植蔬菜水果。每年收取租金35万元,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各分得5万元,终于甩掉“空壳村”帽子。
音山村主任张珍平说,村里虽然有土地资源和交通优势,但缺乏资金和项目支持,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有了其他6个村的资金,加上项目落地,才有了发展动力。
看到有发展前景,金湖牧歌公司又投入多万元,启动生态餐厅项目,并新建休闲竹屋、景观花架等。
62岁的音山村村民邹记昌,一家7口原有4.5亩土地,一年辛苦劳作收入不到元。“土地流转后,光租金就超过元。”邹记昌说,“我还在大棚里干农活,每个月都有收入。”
三明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山多地少的偏远贫困村而言,单打独斗很难撬动*策资金,也没有连片土地吸引项目落地。泰宁县实施“跨乡联建、多村捆绑、聚力发展”的项目发展模式,对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带动村民增收,成效显著,值得推广。
(本文转载自:福建日报APP-新福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