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唠出路
老乡炕上话小康
谈起黑龙江法院法官的扶贫故事
老张非常激动
“以前觉得帮扶就得给钱给粮
现在给我都不要,发展菜园经济
年年种,年年收
只要肯干
还怕日子过不好吗?”
自黑龙江法院法官驻村扶贫以来
像这样的“老张们”越来越多
乡亲们转变了对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看法
也转变了对脱贫方式的想法
一步步向小康迈进
全力解纷,让老乡安心
年,36亩多的土地,一年租金元。79岁的奋斗村贫困户姜思城20年的怨气终于放下了。
年,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策,姜思城第一次分到土地8亩,随后与本乡村民签订了30年承包合同。“第二次分到的28亩多土地,不知怎么就直接分给了承包户,我知道后想把土地要回来,但一直没有结果。”姜思城回忆道。36亩多的土地,承包户一种就是20年,姜思城心里始终不痛快。
转眼到了年,姜思城得知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来奋斗村扶贫了。“我的事儿,扶贫工作队能管吗?”他心里犯了嘀咕。
听完姜思城的讲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田文*说:“这个工作我来做,您放心!”田文*找到承包户,从法律*策、道德良知等方面与其沟通。一次不同意就两次,两次不同意就三次。终于,承包户同意将土地归还给姜思城,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站在自己的土地上,姜思城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说:“没有田书记,我的土地再过20年也要不回来啊!”
一个小案件,对于贫困户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大事件。正如一位曾经帮助贫困户要回元打工费的驻村扶贫法官说的,“修路、架桥、卖粮食是基础性扶贫工作,只有通过必要的司法服务,让遇事信法、遇事找法的人越来越多,法官的贫困帮扶工作才更有意义。”
姜思城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在驻村扶贫工作中,黑龙江高院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