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无悔,用忠诚刻画生命的年轮
追记福建省公安厅原党委委员、福州市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潘东升(上)
潘东升工作照
究竟是一名怎样的警察,让一座城的人为之满含泪水,为之写下“鞠躬尽瘁护人民利益,忠诚担当铸警界丰碑”的挽联?
究竟是一名怎样的领导干部,一个破损掉色的公文包用了13年还舍不得换,衬衣领子破了还要接着穿?
究竟是一名怎样的公安局长,敢于说出“如果哪一天,哪一名民警看到我在哪个饭局上,你过来扇我两个耳光”这样的话?
9月25日,福建省公安厅党委原委员、福州市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潘东升,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在重要会议安保维稳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因公牺牲,年仅57岁。
“干好公安工作是我毕生追求”
潘东升出席市局年度民警荣誉仪式
“加入公安队伍,就要准备好站着进来、躺着出去。什么是躺着出去?就是时刻准备着,为党为人民牺牲生命。”这是潘东升第一次穿上警服,参加新警培训时老师对他说的话。“时刻准备着为党为人民牺牲生命”成为他从警的庄严承诺。
年,潘东升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毕业时,面对下海经商、出国深造等多种选择,毅然选择了加入公安队伍。他说:“人民警察是保护一方平安的崇高职业,干好公安工作是我毕生的追求。”
择一事,终一生。
37年来,不管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从事什么工作,他都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顽强的作风,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工作起来“很忘我”。
9月18日,是他的生日,凌晨两点指挥核查一起涉疫警情;
随后几天,看望坚守岗位的民警,前往核酸检测点慰问医护人员,数次到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检查安保事项;
9月24日,牺牲前一天,忙完工作的他拨通妻子的电话,但就是这最后一通电话,因工作事务中断了8次;
……
这是牺牲前一周,潘东升的工作状态。
他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但他的身体并不允许他这样“拼”。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严重透支着潘东升的身体。年6月26日,他接受了肺部手术,切除的肺有半个成人拳头那么大。然而,手术后第7天,他就从病房赶到福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分析研判全市警情。此后的半个月,他开始在单位与病房之间往返。医生和家人怎么劝,他都停不住。
肺部手术后,他的身体大不如前,常常感到胸口闷痛。今年农历大年初一,他突然晕倒,住院治疗两天,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细数潘东升生前的点点滴滴,同事们泪流满面说,“潘局是累倒的”。
人们不禁想问,一个人为何能够把工作看得比生命还要重?
那是因为,在他心里,警察,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值得用生命去践行的使命。
“永葆对党的无限忠诚。”这是年8月22日,潘东升在位于闽侯县荆溪镇桃田村的龙山会议纪念馆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时,在留言簿上写下的一句话。
这是他对福州公安队伍的深情寄语,更是他一生的执着信念和动力源泉。
接受采访的福州市公安局民警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堂课——年,潘东升到任福州市公安局局长第二天,为全局民警上的党课。
分钟的时间里,他全程脱稿,深入浅出、感情真挚,讲述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警察必须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他反复说,要算好“三本账”——“政治账”“经济账”“感情账”,要敬畏警察这份职业,要珍惜这一身警服。
生活中的潘东升,很简单。儿子潘键民说,父亲喜欢看红色影视剧。讲述共产党员坚守信仰的电视剧《风筝》,潘东升反复看了很多遍,边看边感慨:“共产党人就是这样,默默无闻。也正是有信仰才能一路披荆斩棘,战胜一切困难。”
“领导干部更要冲在第一线”
潘东升在晋安调研,看望慰问一线民警
时间拨回到年5月8日,由于连日暴雨,三明市泰宁县池潭村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近10万立方米的土石倾泻而下,瞬间将一个水电站的施工棚和数十名工人掩埋。
时任三明市公安局局长的潘东升接到警情后,立即拿起对讲机,冲上越野车,奔赴事发现场。
“当时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大雨中,他手持扩音器,站在山路正中央、卡点最前沿,声嘶力竭地喊‘除救援车辆之外,其他车辆一律不得通行’。”三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政委罗志怀当时任泰宁县公安局局长,和潘东升一同参与了救援,“潘局长顶住压力,全力疏导交通,为救援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在那5天4夜里,潘东升与救援人员、参战民警并肩战斗:饿了,吃碗泡面、吃个馒头,继续救援;困了,在车上眯一会儿,爬起来接着指挥。在没过膝盖深的泥浆中,他不知走了多少个来回,沾满了泥浆与汗水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同样是在年,11月19日晚,福州台江排尾后巷民房着火,42户居民受灾,过火面积余平方米。当时参与救援的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副局长郝炬回忆,潘东升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为了更清晰准确地判断火情,更快更科学地商定出灭火方案,他走到了距离着火民房非常近的位置查看研判。
“我当时就站在潘局长左侧,脸上能明显感觉到火焰带来的灼热感,他为了群众利益是不顾个人安危的。”郝炬说。
从泥石流抢险救灾,到重大火灾救援……面对一次又一次急难险重任务,潘东升总是靠前指挥、冲锋在前。
人们不禁想问,一个领导干部为何总能做到身先士卒?
那是因为,他深知,身后是百姓、肩上是责任。潘东升常说,执法公正是硬担当,群众危难要敢担当,领导干部更要走前头、作表率,冲在第一线。
潘东升的担当,不仅体现在一次次急难险重面前,更体现于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你们放手去干,有压力我来承担’,这是潘局常跟我们说的话。”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陈庆说,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面对一些关系复杂、社会影响大的案件,潘东升总会给大家鼓劲,让大家排除干扰、打消顾虑、坚定决心,“潘局作为‘一把手’,敢于担当,给我们吃下定心丸”。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潘东升带领福州公安共打掉涉黑组织35个、恶势力犯罪集团(团伙)个,荣获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
“只有个人的干净,才有做人的底气、
干事的硬气、从警的正气”
“如果哪一天,哪一名民警看到我在哪个饭局上,你过来扇我两个耳光。”在福州市公安局,每名民警都熟悉潘东升这句振聋发聩的话。
人们不禁想问,一名领导干部为何能说出这么硬气的话?
不参加应酬、不托关系走后门是潘东升给自己定的规矩。他曾在多个公开场合明确表示,任何打着自己亲友旗号要求照顾办事的,一律不要接待。
“这么多年,我从未听到任何人提过曾跟潘局长一起在外面吃过饭,从未听说有人托关系走后门找了潘局长或其家人……”福州市公安局外联办主任郑兆璋说。
“潘局长常说,只有个人的干净,才有做人的底气、干事的硬气、从警的正气。”福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潘臻颖说,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公安局局长,潘东升麾下万名民警,利益牵扯方方面面,尽管如此,在公安队伍教育整顿中,没有一封关于他的举报信。
工作中高度自律,生活中极为简朴,是潘东升身上两个鲜明的特质。
潘东升生前使用的一个黑色尼龙公文包,是年参加晋监培训时学校配发的。从福建省公安厅到三明市公安局再到福州市公安局,这个包他用了13年。
公文包的表面已经破损,提手也脱皮了。妻子劝他换个新的,但他舍不得。同事实在看不过去,偷偷帮他换了一个新提手,事后他坚决结算了费用。潘东升回到家,高兴地对妻子说:“你看,跟新的一样,还能继续用。”
在潘东升的衣柜里,除了警服还是警服,几件白衬衣的领子都磨破了还继续穿,他总说“衣服,干净就好”。
如今,警号“”的警服静静挂在衣柜里,办公桌上六摞文件整齐摆放着,在书柜不起眼的角落放着“福州市公安局局长”的桌牌,台历停留在9月24日……
一切,还是原来的模样;潘东升,却永远离开了。
秋雨泣静夜,悲声恸闽山。
大鹏永飞逝,英风万里长。
37年的从警时光里,留下了他忠诚的足迹。
★评论员文章:
用英雄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他是群众心里那个心系国家安全、百姓安危的好局长,他是同事口中常把“领导干部就应冲到一线”挂在嘴边的潘局。他的离开,令无数人悲恸,更是公安队伍无法弥补的损失。
“时刻准备着为党为人民牺牲生命”是潘东升从警生涯的庄严承诺和恪守一生的坚定誓言。37年来,他鞠躬尽瘁守护人民的坚韧执着和忠诚担当献身公安事业的赤子情怀,彰显着共产党人的生命价值。
英雄并非从天而降,他们的不平凡,在于具有坚定的信仰和为之奋斗终身的行动。在一次又一次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潘东升以身先士卒、敢打敢拼的担当精神和甘于清贫、廉洁奉公的一身正气,展现着党员干部“永葆对党无限忠诚”的赤子胸襟,映照出人民警察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热血忠诚。
潘东升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党史学习教育和公安队伍教育整顿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的模范榜样。向潘东升学习,让榜样的力量直抵心灵、化作行动,就要学习他对党忠诚、牢记使命的政治品质,竭尽所能为党尽责、为民奉献;就要学习他心系群众、执法为民的公仆情怀,牢牢记住人民警察前的“人民”二字;就要学习他勇于创新、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就要学习他廉洁奉公、严以律己的道德情操,自觉涵养做人的底气、干事的硬气和当警察的正气。
公安队伍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队伍,像潘东升一般闪耀着信仰光芒和人格力量的英雄层出不穷。我们感佩于他们的英雄事迹,更应自觉见贤思齐,大力弘扬和传承他们的崇高精神,在全警大力营造对标先进、争当先进、建功立业的火热氛围,切实把学习英雄模范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转化为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以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实际行动,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END………………………
来源
人民公安报年10月22日、福州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