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县(古属福宁府寿宁县、建宁府政和县)隶属于福建省宁德市,地处闽东北部,洞宫山脉南段,东北接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西北靠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庆元县,东南接福建省福安市,西傍福建南平市政和县,西南邻福建宁德市周宁县,位居闽浙两省交界,素有“两省门户,五界通衢”之称。
寿宁县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被誉为福建夏季凉爽的避暑胜地。全县辖8镇6乡、个行政村(社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鳌阳镇,国土面积共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年11月1日零时,寿宁县常住人口为人。年,寿宁县被评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年11月,寿宁县荣获“老年人宜居城市”称号。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年12月31日,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年,寿宁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7%。
历史上出生的伟人名人
林栋
林栋(-),又名肇缴,字东木,又字德如,号隆山。四都(福建省寿宁县武曲乡梅洋村)人。官至礼部郎中。清代的书香门第,林栋一生著述甚丰。因辛亥革命的爆发,无意仕途,归隐后任然传播着革命思想。林栋为官真正清,家中只有厝两间,后来赢得“富贵贫穷同等看,平易近人比娘亲“的好口碑。
林栋才思敏捷,进京会试时主考官用他名字出了上联:“双木成林,林栋何时成大厦?”林栋信口答出:“一林皆木,梓材今日遇良工。”对仗工整,寓意深刻。林栋生活简朴,在礼部任职,常徒步入署,鄙夷那些坐在四轮马车上“奔驰十丈尘漫漫”的权贵。他每次还乡,一进寿宁县境即下轿步行。民国时期,福安县民间还上演过林栋为官清廉,为民办事的短剧。宣统二年(),林栋为宁德县林振翰编著的《汉译世界语》作序,预言“万国日相接近,世界将届大同”,认为世界语“最为简捷易学”是“合中外而沟通之”的简便语言交通工具,他还提出了“语言宜划一”的主张,建议“编简易新字母,一准正音,俾学童先正音读”。在当时有这样的见地,确实难能可贵。林栋目睹清末政治腐败,外强入侵,清政府对外屈膝,对内压迫,心生不满,希望革新,结识了一批进步人士,常有诗词唱和。
林栋一生著述甚丰,重要的有《〈汉译世界语〉序》、《梅湖吟稿》等。
前者提出语言要规范化,文化要进行中外交流等问题。
林栋所著《梅湖吟稿》,收入诗作首(今尚存)。诗中体现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面对当时在中法、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生灵涂炭,他“漆室犹切君国念”,“不愁豺虎贪无厌,会睹貔貅气一扬”,他感到自己年事已高,难以有所作为,便把效法日本维新自强的希望寄托在同乡青年何凤丹、郭公木、周拯九(孝培)等人身上,要他们“东游晤贤达,早共远图规”。他深痛男人留辫子,女人缠足之习,认为是“作茧自缚”,并大声疾呼,卸去这类枷锁。
缪洪骥
缪洪骥,福建省寿宁县,生贫农家庭出身。青年时期以木工为业,受革命思想熏陶。年夏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参加革命后,先是任寿泰(寿宁、泰顺)县委交通员,在敌占区开展隐蔽斗争。
年初担任福寿第一区区委书记,同年夏担任寿泰县委书记兼寿泰红军游击队政委,在闽浙交界的寿宁、泰顺、景宁、庆元、福安之间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和领导游击战争,巩固游击根据地。年11月因叛徒出卖,在石竹洲被敌逮捕。在狱中与敌人进行了顽强斗争,受尽酷刑,始终严守革命机密。年1月在泰顺城郊跑马坪英勇就义。
郭公木
郭公木,福建法政学校毕业,民国6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律专科,获学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省立第三中学校长、泰宁、龙岩县长、福建学院院长。民国37年()当选立法委员。郭公木在省城任职期间,援救过在狱中的寿宁籍人范浚、范式人。解放后,受聘为省文史馆馆员,著有《辛亥革命处理八旗官兵的经过及近代农民革命史稿》一书。年3月逝世,享年78岁。
故居位于福建省寿宁县斜滩古镇境内。坐落于斜滩坂头郭家祠堂上路巷的一幢建于清道光年间,有年历史,占地面积约平方米、五榴二进式带两侧厢房、主体三层木质结构的古宅,即郭公木的出生地。宣统二年(),时任寿宁县教谕、文林郎的上官华盖为郭公木父亲郭鸿翼祝寿并赠送“家学渊源”金匾。当年,郭氏大宅院的祝寿场面甚为隆重,后厅墙壁雕塑的大“寿”字,左右楹联:“豹隐南山雾,鹏搏北海风”,和前门墙头屋檐下“郭子仪五女拜寿”的精美彩绘,构成了一幅喜庆满堂、蓬荜生辉的景致。时隔一个世纪,至今这些彩雕字画尚保存完好。郭公木故居古色古香,屋顶翘角飞檐熠熠闪光;厅堂上方雕梁画栋、门窗格扇飞禽走兽木雕栩栩如生;门楣、正厅古朴典雅;满堂木刻、石雕、泥塑、彩绘,均造型逼真,工艺精湛。房内木柱立于磉石之上,以免受潮朽烂,使这些古建筑历经余年风雨仍保存完好,足见古人构建之考究。
叶秀蕃
叶秀蕃(—),乳名俊周,号鼎三,福建省寿宁县鳌阳镇文山里人。闽东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闽东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政治部主任、闽东特委机关报《闽东红旗报》报社社长、主编。年,叶秀蕃考入福安扆山中学初中部学习,开始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革命道理。5月4日,他率领40多位进步同学,高唱《国耻歌》,查抄了销售日货的“平阳空栈”,烧毁日货。年考入省立福州第一高级中学师范科,同年加入。年5月,受福州市委派遣,回寿宁开展秘密革命活动,引导范式人等一大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年成立“寿宁县特别支部”,叶秀蕃任书记兼组织委员。他与范浚一起通过“亲引亲、邻帮邻”的办法,建立“赤色农会”,组建了闽东第一支由领导的农民武装队伍——红带会,鼎盛之时,红带会在闽东大地拥有10万之众,为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的创建奠定坚实的基础。年受组织委派前往福鼎开辟新区。年2月“闽东苏维埃政府”成立,叶秀蕃任副主席;4月兼任闽东特委机关报《闽东红旗报》主编、社长;9月,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成立,任政治部主任。年因叛徒出卖,在突围中牺牲。
年5月,叶秀蕃回到寿宁后,以故居为据点,以鳌阳小学校长身份为掩护,经常召集一些思想进步的青年和年龄较大的高年级学生在家里聚会,宣传井岗山朱毛红军发展情况和战斗事迹,拿出《光明日报》、《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刊分发众人阅读,启发有正义感青年的思想觉悟,传播革命道理。先后引导胞弟叶秀荃、侄女叶少琴、范式人、范义生、范铁民等数十人走上革命道路,这些人后来均成为闽东革命的中坚力量。叶秀荃后任安德区委书记,年3月牺牲;叶少琴后任福州中心市委特派员,年9月牺牲;范式人后来成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无产阶级革命家;范义生后任闽东特委委员、闽东独立师二团团长,年9月牺牲;范铁民后来创建闽东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寿宁县革命委员会,任主席,后调任宁德县委书记,年6月牺牲。随后,叶秀蕃于故居成立了“秘密农会”,这些进步青年都成为农会会员。他们经常在这里秘密集会,书写革命标语,印刷革命传单,编制各种宣传材料。为了筹措革命经费,叶秀蕃除了故居之外,将田地卖了干革命。叶秀蕃曾在故居写下了一个革命者的铮铮誓言:“社会尚未安宁,家庭何须建设,人生义在奋斗,观念应抱牺牲。”
范式人
范式人(--),原名范志明,字涤凡,号耀卿,无产阶级革命家,寿宁县鳌阳镇人。年参加革命,年加入,先后任红军指导员、教导员、闽东苏维埃政府委员等职。三年游击战争中历任闽东特委委员、常委、宣传部长、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政治部主任、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闽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闽东特委书记、福建省委军事部长、组织部长;年当选“七大”代表,任福建代表团团长。年起先后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副政委等。年起分别任粮食部、邮电部副部长、党组书记。年当选“八大”代表。年8月任福建省委第二书记、省政协主席、省军区政委。年当选“十二”大候补代表,并当选中顾委委员。
范式人故居,位于福建省寿宁县鳌阳镇境内。
鳌阳镇是鹫峰山里的一块灵异之地,当地民间盛传:鳌阳为五龙会聚之所,钟灵毓秀,历来科举不断,人才辈出。中央脱颖而出的三峰山,如青莲出于泥潭,挺拔峻秀。依三峰山而衍生的鳌阳人,历史上多为清官贤达,其品行尤如青莲般清贵高雅。山下穿城而过的蟾溪,环绕如腰带。三峰山临城东坡又如一弯初升夜月,倒映在蟾溪之中,形成“半月沉江”的绝好景致。范式人故居就座落在半月山下的水井巷里。
范式人故居的建筑特点是取南北之长融合而成。主屋沿袭南方特色,而廊房则采用北方特点,由主屋、左廊房、右廊房和前廊房四座建筑沿主屋大厅前天井四边围成四合院式庭院,这种建筑有着采光、通风、防盗等许多优点。左右廊房高两层,南北对向,双面坡顶,与主屋形成垂直连檐结构,一、二层与主屋之间间隔约2.5米宽,一半架设登楼木梯,一半通作为通道。左右廊其基本对称,唯左廊底层辟为大门门厅。
范式人故居约建于清乾隆末年,始建者为一叶姓人家。清光绪末年,由范式人之父范继夏兄弟从叶姓人家手中购得主屋右边两榴及伙房,上下共有房间10间,范继夏居长,分在右主榴。自此,范式人故居居住着范姓、叶姓人家各3户,人口多时达五六十人。年6月,范式人出生在右主榴外间。
范式人在故居度过了童年。据范姓族人回忆说,范式人入学较晚,以致到了成年年龄尚在鳌阳小学就读,也正因为就学时的年纪较其他学生为大,因而成为叶秀蕃、范浚发展革命积极分子的主要对象。范式人于年参加“赤色农会”,投身革命,从此后与故居是聚少离多。年回家省亲时,满含深情地探视了故居,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居的依恋之情溢于言表,久久不舍离去。遗憾的是发生在年9月间的一场大火,将范式人故居化为一堆灰烬。
范式人故居被火焚后,据说任宁德行署专员陈增光曾动议重建,但范式人夫人茅苓认为寿宁还很贫困,说等以后再说,于是故居重建之事便不了了之。其故居原址至年已近28年却仍是空地,而其邻居却已都重建新居多年,且故居原址面积多被挤占,只剩不多的面积堆放着一些杂物。年,范式人夫人茅苓计划在范式人故居遗址筹建“范式人纪念亭”并立碑纪念,可惜至今未成。
年,范式人的侄儿们在故居所在的水井巷,邻近故居遗址的旧城墙基上新建一座砖混结构新房。新房占地96平方米,高只两层,坐西朝东,因未完工,外墙未作粉饰,裹露红砖原色。大门开在中间,进入大门便是登楼转梯,左右各设计一厅二室,既可合二为一而成为一套单元房,亦可一分为二成为两套面积较小的单元房,阳台、厨房、卫生间俱全,仅从结构设计来看,至今仍不失时尚。
历史变迁
秦朝,属闽中郡。
西汉,高祖时属闽越国,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属会稽郡冶县(今福州)。
东汉,属会稽郡侯官县,
三国,吴永安三年(年)以后属建安郡侯官县。
晋朝,属晋安郡温麻县(今连江)。
南朝,宋泰始四年(年)属晋平郡,齐属晋安郡,陈光大二年(年)属丰州。
隋朝,开皇九年(年),温麻并入原丰县(今闽候),属丰州。大业三年(年)属建安郡闽县(今闽候)。
唐朝,属福州连江县,周长安二年(年)属泉州长溪县,天宝元年(年)至乾元元年(年)属长乐郡长溪县,以后又属福州长溪县。开成元年(年)感德场设立,寿宁分属长溪县与感德场。闽龙启元年(年)升感德场为宁德县,寿宁分属长溪县与宁德县,仍隶福州。闽亡,福州归吴越国。
宋朝,咸平三年(年),宁德县的关隶镇升为关隶县。政和五年(年)改关隶县为政和县,绍兴三十二年()升建宁军为建宁府,寿宁的西北部先后分别属建宁军关隶县、建宁府政和县。淳佑五年(年)长溪分置福安县,寿宁的东南部属福州府福安县。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年)升长溪县为福宁州辖福安、宁德两县,至元二十六年(年)升建宁府为建宁路,寿宁的西北部属建宁路政和县,东南部属福州路福宁州福安县。
明朝,洪武元年(年)建宁路改为建宁府。洪武二年(年)降福宁州为县,寿宁的东南部属福州府福安县,西北部属建宁府政和县。明景泰六年(年)析福安县西北地、政和县东北地置寿宁县,据《今县释名》,因歼平矿贼置县,取安宁之义。仍属建宁府。
清朝,雍正十二年(年)升福宁州为福宁府,寿宁划归福宁府。
中华民国元年(年)废府,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寿宁属东路道。
中华民国三年(年)6月,寿宁属闽海道,道所在地闽侯。
中华民国十四年(年)废道,寿宁县属于福建省。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分为4个省、2个市,寿宁县属闽海省。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年)1月,人民革命政府失败,寿宁复为福建省直辖。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年)7月,寿宁属第二行政区,区治设福安。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年)10月,改属第三行政区。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年),寿宁改属第一行政区。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年)9月,寿宁属第八行政区。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年)4月,属第一行政区。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年)7月13日,人民解放军三野十兵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解放寿宁,同年7月20日成立寿宁县人民政府,寿宁县隶属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福安。
年,第三行政区改称福安专区,专员公署仍设福安。
年,专署领导机关迁宁德,福安专区更名为宁德地区,寿宁县隶属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
年,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改称宁德地区行政公署,驻地不变,寿宁县仍属宁德地区。
年10月,宁德地区撤地建市,寿宁县属宁德市。
作者/来源:呆头新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