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除了踏青欣赏大自然的山青鸟鸣,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增添生活情趣。清明节的饮食方面上,各地方有不同的节日食品,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吧。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明节十三种吃的食物风俗习惯。
1·青团子
在江南过清明节,就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叫”浆麦草“的一种野生植物捣碎榨出汁,然后把汁同晾干的糯米搅拌均匀,再然后开始制作青团子了。青团子也同包饺子一样里面会放一些馅,所以里面会放些细腻的糖豆沙。全部包好后,把它们放进蒸笼里,蒸上三个多小时,揭开盖,用筷子插一下软不软,如果软,就可以吃了,不软则不可。
2·馓子
在我国南北各地都有清明节吃馓子的习俗。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代称它为寒具。在古代馓子主要流行于汉族地区,深受喜爱。在南北地区馓子选用的食材也有差异,在南方主要以米面为主料,而北方主要以麦面为主料的。
3·乌稔饭
过清明节吃乌稔饭主要在闽东的畲族聚居地区,在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都会做乌稔饭,并且用来馈赠给汉族的一些亲戚朋友,久而久之,汉族地区的人们也在清明节吃乌稔饭的习惯了。这也就体现了我国的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啊。
4·薄饼
在南方厦门地区有谚语:“清明吃薄饼,意思是在清明节这一天一家人在扫完墓后,都要聚居在一起包薄饼吃的。在厦门地区的人们包薄饼的时候,都会喜欢在薄饼里面,放一些酥油的海苔和油煎的蛋丝,或者还会放一点儿辣椒酱,然后卷在一起趁热吃。有些地区会在里面放一些蔬菜、芹菜、韭菜等,这预示着农苗兴旺、六畜茁壮、家业兴旺。
5·菠菠粿
在过清明前后,福建福州地区的人们家家户户都会做菠菠粿。菠菠粿是一种野菜,可以食用,味道甘甜。首先把它碾碎压出汁,再把汁倒入米浆内捏制而成的。当地人认为菠菜菠粿是青色的,也就赋予了春天的绿意。
6·芥菜饭
在过清明节的时候,闽东地区大都会做芥菜饭食用。芥菜饭主要是芥菜和大米混合煮一起的,这里面也预示着一年来不会长疥疮了。
7·欢喜团
在清明节的时候,特别在四川成都一带,有一种米饭作成团子,并用线穿起来,做成各色各样的。在成都北门地区,一路上都有卖的。在古诗词中《绵城竹枝词》记载:”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
8·粽子
告诉你吧,最初吃粽子并不是在端午节,而是在清明节前一天的寒食节。在南方地区的,塘栖、长兴、吴江一带盛行在清明节吃粽子的习俗。如今的粽子各种各样,有的桂圆粽、肉粽、水晶粽子、火腿粽、辣粽等。
9·鸡蛋
在民间的一些地区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会带来一整年的好运,并对身体有好处。在清明节吃鸡蛋的起源是在先秦时期,主要是多地区有禁火的习俗,并且多日禁火,所以煮熟的鸡蛋是为了度过这一时期,用来吃的食物储备。
10·子福
在晋南人们过清明的时候,他们会蒸出一大馍馍,会在里面放一些桃核、枣子、豆子、然后外形做成龙的形状,并在龙的尾巴上扎一个鸡蛋,并称之为”子福“。这也寓意着全家团圆幸福安康。在上坟的时候,会将子福献给祖先的。
11·润饼菜
吃润饼菜是福建泉州人过清明节的习俗。泉州的润饼菜主要以面粉为原料并制作成薄皮,俗称为”润饼“,薄皮做好了,只要在里面放入一些胡萝卜、肉丝、蚵煎等,然后卷在一起吃,好美味啊。
12·暖菇包
在清明节前夕,吃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小吃。暖菇包原名叫鼠曲草,是生长在田地里的一种草,毛茸茸的、非常鲜嫩,也正是清明节采摘的好时节。制作暖菇包就是要用新鲜的采来的,做成圆月,然后放入锅中煮,也类似于饺子的做法。
13·艾粄
在过清明节的时候,吃艾粄是客家人的习俗。当地有句老话讲:清明节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首先是先从地里采摘新鲜的艾草洗净,并放入锅中煮熟,再捞起,晾干。最后把煮熟的艾草切成草泥和糯米粉混合在一起揉成团。再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放入艾粄中包好,放入锅中蒸过一个小时,就可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