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久离乡土。未免怀归。今贝勒颇罗鼐、实心效力。将唐古特、厄鲁特之兵。操练精熟。各处紧要隘口。俱已严固防守。藏中晏然无事。班禅额尔得尼、年迈有疾。应令达赖喇嘛回藏。著果亲王允礼、前往泰宁,与达赖喇嘛相见”(清实录雍正朝实录第一百四十五卷)。
雍正十三年,达赖喇嘛奉旨回藏,派堪布喇嘛一人率徒众七十一人住寺。堪布每三年更换。现甘孜州的道孚地区,位于鲜水河大断裂带东南段的强震带上,历史上就是一个多震的地区。自乾隆元年(年)至年之间的年中,共发生大于等于5级以上的地震16次,仅乾隆皇帝在位年间就有11次之多,以后的岁月中惠远寺经历很多次的地震损坏,并多次重修。从疙瘩山往丹巴的公路,穿越于崇山峻岭之中,道路两旁都有不同时期倒塌的山坡和泥石流痕迹,足地震的频发。
惠远寺除经历多次较大地震外,上世纪六十年代,不少殿宇也遭到破坏,庙内仅存堪布喇嘛和徒众等人不便沿旧式宏敝规模,补行修建殿宇,只是将大殿四层共余间及大门、二门等处仍照旧整理外,其僧房减去63间,只建间,略存旧规这在历史文献中都有记录。
随着达赖喇嘛回藏,四川总督黄廷桂提请逐渐裁撤泰宁的驻军,移泰宁协副将于打箭炉驻劄,称阜和协。打箭炉蒸蒸日上,自此以后泰宁的地位开始下降。到了民国十八年,“街房40余间,置把总1员,戍兵12名于此,称泰宁营。城内隙地划为50余区,当时原许戍兵娶妇生子,比于旗籍,每兵给地一区,自耕自食,余区为把总饷糈,其后兵备废弛,化为农民,子孙繁衍,析产增垦,现共有四十余家,兼营农业”(《民国川边游踪之西康札记》任乃强)。可见泰宁衰败到了何种地步。
泰宁城南门遗址城墙外侧约两百年之后的年,南下作战的红军在百丈关失利之后,狼狈不堪,衣衫褴褛,精神萎靡,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埋葬了牺牲的战友,抬着数千人的伤病员,离开了天芦名雅邛地区,翻越夹金和党岭两座大雪山,执行康道炉战役计划,向西康地区进军。
年3月初红四方面军的先锋红三十军团在翻越了党岭雪山之后,一路向南经过松林口、龙灯坝占领了泰宁。年3月13日左右红九军二十五师一个团到了泰宁接替团的防务。随后的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从丹巴经过牦牛、热水塘方向,翻越疙瘩山也来到了泰宁。红军在该地区进行了长时间的休整,舔干身上的血迹,建立地方政府(波巴依得瓦共和国),积极开展扩红的工作,并收集粮食和牛羊,为迎接红二方面军和再次北上做着准备。年6月份红军开始有序地离开这一地区,踏上了更为艰险卓绝的北上之路道路,有许多人一去不复返,长眠在茫茫草地和河西走廊上。
如今站在空荡的惠远寺都冈楼前,只有用想象曾在这里举行盛大宴会仪式:都冈楼上有各色彩旗装扮,亲王率领的文武官员和达赖喇嘛及其生土和酋长共一千多人聚在楼前广场中,“臣民懽忭,望阙抒诚,咸荷帲幪,远被车书文物之广,洵前古所罕见也”,在庄重肃穆的海螺喇叭奏响声中,举行庄重的仪式,中华乐曲绕梁三曲,及藏族源自唐文成公主相传的歌舞伎表演,一派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一派歌舞升平。如此众多的臣民云集、上下一心、欢庆宴饮的场景,使果亲王深深体验到朝廷的天威,以及作为使节的庄重与威严,为此感动不已,回京前夜写下了这首诗篇:
击钵吹蟊拥使耕,为迎丹綍下冰天,
星霜三月衔恩重,雨露殊方拜诏虔。
久抚不毛同近甸,更回离照烛遐边,
狄鞮宣谕懽雷动,喜见皇仁万里传。
城墙内侧由于现代交通的发展,现代重要交通干线都会另辟蹊径,避开了原来的要道古迹,其实相对而言反是好事,古迹得到了保护。那些在深山老林里的茶马古道,孤寂落寞,不再有往昔的热闹和繁华。现在的惠远寺空旷宁静,只看见乌鸦在寺庙里飞来飞去,时不时发出呱、呱、瓜的叫声,告诉人们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离开惠远庙向东南过河来不远就来到泰宁城,城内中心有一些居民住房外,其余大片都是荒地,只有几头牦牛在其间悠闲地吃草。城墙不高,呈直角三角形状,立面对着城外,斜坡在城内,墙体有些地方已经破败,不过整体仍然比较完整。
城头上站在城头上举目四望,原野辽阔,远处苍山依旧,山还是原来的那座山,天还是那个天,只是城内外已没旧人,荒草在城头上寒风中摇曳,似乎在诉说三百年来这里发生的故事。那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士兵背井离乡,千里迢迢来到这一片荒原之中,戍守这高原边城。他们长什么模样,穿什么衣服,什么口音,有着怎样的酸甜苦辣的人生故事,我们不得而知。唯有这里的苍山和草地经历一年年的四季变化,一天天的日升日落,默默看着一代代人匆匆而过,苍山依旧在,人灵已远逝。
达赖喇嘛来又去,果亲王来又去,所有人都会来又去,历史长河浩浩荡荡,永不停息,人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瞬间,每个人都会如此,无论是皇帝还是庶民。世上没有所谓的皇仁万里传,每个人的尊严不奢求他人赠与,即使遇到苦难那也只是短暂的黑暗,黑暗过后就是和风阳光,愿这苍茫大地下的芸芸众生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