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明史的错误让袁崇焕的光彩闪耀于历史的
TUhjnbcbe - 2024/8/15 6:39: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https://m.39.net/disease/a_5885956.html

中秋刚过,正是天高气爽的上午,北京市民满脸愤怒地走出家门,涌出各条胡同,奔向西四,聚集在西四牌坊下。

今天要受刑的是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袁崇焕,罪名是“通敌叛国”。一品大员做了“汉奸”、“卖国贼”,难怪百姓们如此义愤填膺,也难怪袁崇焕面临的是最残忍的极刑——凌迟。

行刑开始了,袁崇焕的肉每被切一片,都有百姓出钱哄抢。买到肉的百姓,不顾鲜血染红了齿颊,一面和烧酒生嚼,一面不忘对着袁崇焕大声咒骂:

“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专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张岱《石匮书后集》

愚昧的百姓啊,他们听信了朝廷的结论,却忘记了是谁击退了后金的铁军,是谁一次次拒敌于国门之外,是谁解除了北京的破城之危,是谁给了他们安定平稳的生活。对于救命恩人,他们给出的回报是:吃其肉,饮其血。

面对愤怒的群众,袁崇焕没有哀嚎,没有分辨,他默默的承受着刀片与血肉的纠缠与分离,直至“骨肉俱尽,止剩一首”。

当死亡来临时,不知他的意识中是否闪现过王日念的影子,那个举荐他投笔从戎,改变他一生的故人。

这是年的八月十六日,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大明王朝的百姓们吃掉了自己的民族英雄,吃掉了有能力遏止后金南下的名将,吃掉了救亡图存的唯一希望。

老照片:北京西四牌楼

来源:网络

01一、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

是的,我说江日彩是袁崇焕的举荐人,我知道,这与历史的记载有出入:

“天启二年(公元年,编者注)正月,朝觐在都,御史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主事。”——《明史·袁崇焕传》

在正史的记载中,袁崇焕的举荐人是御史侯恂,并没有王日念的名字。

既然《明史》明确记载了袁崇焕的举荐人,想必一定有史学家的依据,作为晚生后辈,本不应该妄加揣测,但我却发现了一个疑点,无法用常理去解释。

在袁崇焕被定罪之后,曾有几位朝廷官员受到这件冤案的牵连:袁崇焕中进士时的主考官,大学士韩爌遭罢官;御史罗万爵为袁崇焕的“通敌”做申辩,即被削职下狱。而对袁崇焕有举荐责任的侯恂,却全身而退,未受任何影响,这不免有些离奇。

或许有人问,江日彩受影响了吗?也没有,因为那时的江日彩,已经病逝有5年了。

我相信,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为揭开这个真相,我们看看在那个战火纷飞、波谲云诡的年代,都发生过什么。

古本《明史》

来源:网络

02二、袁崇焕的军事生涯

年正月,军事天才努尔哈赤率军进攻辽东,十四万明军全军覆没,广宁失守。紫禁城之外,只剩山海关最后一道防线,明朝君臣,惶惶如热锅上的蚂蚁。

指挥这场战斗的明军将领是王化贞和熊廷弼,他俩侥幸逃脱后,即被朝廷逮捕下狱。

客观地说,熊廷弼的军事能力,在当时的明廷,还是能够名列前茅的。如果王化贞按照他的战略部署,广宁之败根本就不会发生。

但这个熊廷弼军事上没有权力,平常又不太会做人,下狱之后,竟先于王化贞被处决了。中国历史上的冤案,因此又多了一桩。

纵然良将稀缺,仗该打还得打,毕竟保卫紫禁城才是重中之重,总不能让皇帝和一众大臣裸奔吧?

位于湖北武汉的熊廷弼塑像

1、投笔从戎

彼时,福建邵武县知县袁崇焕正在北京述职,闲暇时,他拜访了来自邻县泰宁的故交——时任监察御史的江日彩。

袁崇焕是个文人,却极其喜欢也非常精通军事。在老友江日彩面前,袁崇焕彻底放飞了自我,他对辽东地区的战局、形势、发展发表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江日彩以其职业特有的敏感性,认定袁崇焕是个极为难得的帅才。

于是,在年那个人心惶惶的正月,江日彩向天启皇帝上奏了一份名为《议兵将疏》的奏折,除了指出明军在武备方面的一些问题外,江日彩向朝廷大力举荐了袁崇焕:

“今邵武令袁崇焕,夙攻兵略,精武艺,善骑射……今见觐于辇毂下。枢部召而试之,倘臣言不虚,即破格议用,委以招纳豪杰,募兵练将之寄,当必有以国家用者。”——江日彩《议兵将疏》

江日彩正月上疏,二月,袁崇焕就去兵部报到上班了,级别也由正七品提到正六品,连升两级,确实算得上破格提拨。

袁崇焕像

2、连退敌军

任职兵部不久,袁崇焕便自告奋勇奔赴辽东前线。在宁远,他厉兵秣马,稳固城防,安抚军民,让本在战事中心的宁远城,一度成为了商旅百姓和流民的乐土。

而在军事成绩上,宁远大捷,他以一万孤军击退努尔哈赤十三万兵将;宁锦大捷,他率军坚守城池24天,迫使皇太极退兵;京师保卫战,他以一万将士击退十万满州兵,保障了首都的安全。

他出众的军事能力,令敌我双方都为之震惊赞叹。

略显遗憾的是,慧眼识才并大力举荐袁崇焕的江日彩,在宁远大捷前的一个月不幸去世,没能看到袁崇焕的闪光,也没能与全国人民一道欢庆战争的胜利。

然而,就在袁崇焕正在北京城外血战退敌的时候,崇祯皇帝却突然以“通敌”的罪名逮捕了他,原因竟是袁崇焕擅离辽东,有故意放敌人入关之嫌。再加上皇太极不失时机的离间,袁崇焕终被定罪,投入死牢。

袁崇焕被处决后,其兄弟妻子亦受株连,被流放三千里。而更为重要的是,大明从此再无可御外敌之大将,之后崇祯皇帝上吊、满清统治中国,也就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了。

梁启超、康有为等人都认为,明朝之亡,实亡于崇祯杀袁崇焕。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李济深,则在为袁崇焕重修墓碑时说:

“论明清间事者,佥以为督师(指袁崇焕)不死,满清不能入主中原。——李济深《重修明督师袁崇焕词墓碑》

堡垒果然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崇祯自缢处

3、沉冤得雪

清初,《明史》馆的编修人员拿到了清宫档案《清太宗实录》,其中详细记载了皇太极对崇祯皇帝实施反间计的情况。

年,正是乾隆即位第四年,《明史》刊行于世,多年后,袁崇焕案情的细节终于得以大白于天下。

40多年后,当乾隆亲自校阅《明史》,读到袁崇焕一节时,不由的感慨万千:

“袁崇焕督帅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悃,以致身罹重辟,深为可悯。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着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复奏。”——《清高宗实录》

之后,他传军机大臣等人寻找袁崇焕的后人,欲给予相应照顾。

广东巡抚尚安给出的最终调查结果是,袁崇焕的后人早已在流放过程中死绝,只找到一些远房的旁系子孙。乾隆赏赐这些人做了些小官,算是彻底为袁崇焕昭雪了冤案。

乾隆皇帝老年画像

来源:网络

03江日彩举荐袁崇焕的证据

除了前面提到的《议兵将疏》外,还有一个人亲历了江日彩举荐袁崇焕的全过程,他叫钱龙锡,时任礼部右侍郎。

1、人证

成功举荐袁崇焕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年,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开始横行朝野。

江日彩眼观时局,心灰意冷,于是趁南巡之机,回老家泰宁省亲。他把家属仆从全部留在泰宁,准备一个人回京述职,然后辞官回家。

谁料一到北京,就病倒了,躺了一年多,竟至病逝。在其生病、逝世期间,因为身边没有家人,全靠钱龙锡等同僚好友照顾安排。

江日彩的长子江晋来到北京奔丧时,钱龙锡却因故去了南京。于是江晋扶柩南归,路过南京时拜见了钱龙锡,并请求他给父亲写墓志铭。江晋对此事的记载为:

“时,年伯足疾作,未遽属笔,许以邮致。崇祯戊辰冬,志铭稿到。”

年冬,江晋收到了钱龙锡寄来的墓志铭,在这份墓志铭中,钱龙锡提到了江日彩举荐袁崇焕的事情:

“辛酉还朝,值广宁之陷,榆关告急,公荐今督师尚书袁公崇焕出守宁远,卒再挫虏锋,人咸谓公知人云。”

此时,位高权重的袁崇焕还在辽东抵御外敌,所以钱龙锡对他的称呼,用的是尊称。

这份墓志铭,就成了证明江日彩举荐袁崇焕的第一手史料,而钱龙锡,就是见证人。

钱龙锡与袁崇焕的关系,应该是相当不错的,因为在给袁崇焕定罪时,钱龙锡亦被诬陷为同党。

但钱龙锡的骨头却软了些,为了摆脱与袁崇焕的关系,他不惜在崇祯面前污蔑袁崇焕:

“崇焕陛见时,臣见其貌寝,退谓同官‘此人恐不胜任’。”——《明史·钱龙锡传》

意思是说,他看见袁崇焕相貌丑陋,就觉得袁崇焕的能力不行。

影视剧中的钱龙锡形象

来源:网络

2、旁证

年(康熙年间),泰宁人在编写《泰宁县志》时,曾将江日彩的《议兵将疏》全文收录于内,同时,该志记载有:

“辛酉(公元年,编者注)还朝,值广宁之陷,榆关告急,彩力荐袁崇焕出守宁远,再挫敌锋,咸有知人之目。”

这应该是引自钱龙锡的墓志铭。

而于年(乾隆年间)编修的《泰宁县志》,虽改变了几个字眼,却依旧坚持了江日彩举荐袁崇焕的说法,:

“辛酉还朝,值广宁之陷,榆关告急,因力荐邵武知县袁崇焕出守宁远,再挫敌锋,有知人之目。”

3、为什么是侯恂

为什么《明史》中,把袁崇焕的推荐人记为侯恂?侯恂又是谁?

侯恂是东林党人,在举荐袁崇焕的年,他和江日彩是同僚,两人都是监察御史。

如果复原当时的情景,我相信是身为七品官的江日彩,怕自己一个人举荐袁崇焕的分量不足,于是约上了同样欣赏其军事才能的侯恂,一起给皇帝上的奏折。

而侯恂之所以未受袁崇焕一案的株连,想来一定是江日彩上奏《议兵将疏》时,侯恂作出了“臣附议”的说辞。作为次要举荐人,免于株连,也算是情有可原。

不幸的是,江日彩去世的过早,而侯恂既命长,后期又做过正二品的大官,名声显于朝野。所以,在举荐袁崇焕这件事情上,历史只记住了侯恂。

位于河南商丘的侯恂故居

来源:网络

4、结论

现在,我们既有物证——江日彩的《议兵将疏》;又有人证——钱龙锡的亲历和他撰写的墓志铭;还有旁证——前后两版的《泰宁县志》,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出《明史》把袁崇焕的举荐人写成侯恂的原因。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地说,江日彩是举荐过袁崇焕的。

尽管推测部分有些主观,但举荐袁崇焕一事,让侯恂专美是不公正的,至少应该加上江日彩的名字。

这就是历史的真相。

04认识江日彩

江日彩,字德华,号完素,泰宁城关人,生于年,江日彩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是读书人,只是科举场上并不如意。

江日彩比他们争气的多,他师从邱秉忠入学,15岁中秀才,37岁中举。

年,江日彩赴江西金溪县令职,此地民风懒散,士人刁顽。江日彩在此地为官两任,将此地治理的井井有条,获得了很好的官声。年,他赴京为官;年,身为监察御史的他;向朝廷举荐了袁崇焕;年,其因病逝世。

纵观江日彩的官宦生涯,他为官正直清廉,处处为民着想:

安邑、稷山、临晋数万饥民叛乱,有人提议派遣军队镇压,他坚决反对,只是施计抓捕了几个首领,遣散余众,避免了一场大屠戮;辽东战事告急,朝廷加派辽饷,他犯颜上书,请求减免受灾严重的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加派,拯救了无数生命。

除此之外,他反对朝廷开矿扰民,严厉追缴侵冒辽饷,秉公处理复杂刑狱,这一切,都博得了人民的赞誉。

我们应该记住他的,因为他的正直而敢于担责,更因为他举荐了袁崇焕,间接而深远地影响了明清两代的历史。

泰宁人编写的《御史江日彩》

05高风亮节泰宁人

行文至此,本可以结束了,但在我广泛收集、阅览各种史料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新情况,让我感到惊讶的同时,对泰宁这个偏居闽西北的小地方,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对泰宁人,有了发自内心的崇敬。

1、一本县志的节操

我们来捋一捋自袁崇焕被处决开始的时间线:

年,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全国人民把他当成了汉奸卖国贼;年,康熙版《泰宁县志》成书,记载了江日彩举荐袁崇焕一事;年,《明史》刊行,袁崇焕的冤案得以大白于天下;年,乾隆版《泰宁县志》成书,依然记载了江日彩举荐袁崇焕事件;年,乾隆赏赐袁崇焕的旁系子孙做了小官,袁崇焕最终沉冤得雪。即,在全国人民把袁崇焕当成汉奸的时候,康熙版《泰宁县志》的修纂者没有按照朝廷的统一口径,不仅没有回避,还依然把举荐袁崇焕当成江日彩的重大事迹,写进了县志。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县志修纂者不同意官方对袁崇焕的盖棺论定。他们早就相信这是一个冤案了。

泰宁风貌

来源:网络

2、袁崇焕翻案始末

在袁崇焕下狱以后,替他求情的,大多以袁崇焕功劳大做为说辞,却没有人知道朝廷是中了敌人的反间计。

“时记载家但以崇焕功高,杀之太过,而不知其枉,至本朝修《明史》,本文庙实录为崇焕传,其故始白。”——昭梿《啸园杂录·设间诛袁崇焕》

而开始认识满清设计杀袁崇焕的,最早是广东诗人、学者屈大均。他于年写的诗作中,披露了此事,至于他如何了解此事,是猜测还是知道内情,至今仍是个谜:

“劳臣遭反间,蠢尔善愚人”——屈大均《再吊袁督师》

年,史学家、思想家黄宗羲在其撰写的碑文中,记载了清人设反间计的详细情况。黄宗羲能了解实情,却不奇怪,因为《明史》主编就是他的弟子万斯同,其子黄百家也参与其中。

不过,屈大均和黄宗羲的声音都很小,真正让绝大部分中国人醒悟过来的,还是《明史》的出版和乾隆的一锤定音。

黄宗羲画像

3、泰宁人的骄傲

几乎可以肯定,康熙版《泰宁县志》的编修者们没有读过清宫密档,而身居闽西北的偏僻山区,他们也不可能看到屈大均和黄宗羲的诗文。

县志的主编是江应昌和雷民望,他们的资料来源于哪里?我们来梳理一下雷民望和江日彩的关系,即可得到答案。

江日彩的恩师叫邱秉忠,其子邱嘉彩与江日彩是世交,十分熟悉。而邱嘉彩的至交好友,正是县志的主编之一雷民望。

所以,即便雷民望无缘结识江日彩,通过邱嘉彩,他也能得到江日彩手中的资料。

在雷民望等人编修县志的过程中,他们本该严格按照官方言论,从江日彩的事迹中抹去其举荐袁崇焕这个“大汉奸”一事,因为这是江日彩的生平污点。

但他们没有,在铺天盖地痛斥袁崇焕的文献中,一个小县城的县志编修者们,保持了这样的清醒、节操和勇气,实在让人钦佩至极。

他们,是泰宁人的骄傲。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改。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史的错误让袁崇焕的光彩闪耀于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