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从尚书第独特的风格,看明朝民居古建的建筑
TUhjnbcbe - 2024/8/13 0:06:00

在福建闽西北的山区有个不起眼的小县城——泰宁,但可别小看了这个古城,那是个人文鼎盛,科甲连第,名人辈出的地方。两宋期间,曾有“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之说,明代还出一个大官——兵部尚书李春烨,来到泰宁就得去尚书第看看。尚书第俗称“五福堂”,为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所建的府第。它建于明朝天启年间(~年),整个建筑以布局严谨合理,风格独特,规模宏大,工艺精湛而闻名。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

尚书第位于福建三明市的泰宁古城所在的胜利二街,它是城里唯一留存的一条古街,这条古街至今保存着大片明代的住宅建筑群。这里居民日常饮水,也使用明代的水井,水井井圈上刻着“隆庆”、“万历”等年号字样。尚书第座西朝东,南北长87米,东西宽60米,占地面积多平方米。尚书第由五幢建筑组成,第一栋是主人的膳堂,大厅外还有个小门厅,是马夫、轿夫吃饭的地方。第二栋是尚书第的主体建筑,门楼上刻着天启皇帝赐封的“四世一品”,从李春烨夫妇一直封到他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也因此尚书第被称为五福堂。

庭院前的甬道分南北二门进出,北端进门设仪仗厅、接客厅。甬道共设五重门楼,全宅宅门上都嵌有石匾,从南端起分别题刻着“尚书第”、“柱国少保”、“四世一品”、“礼门”、“义路”、“曳履星辰”、“依光日月”、“都谏”等字样,匾额的枋檩柱头雕刻着各种精细图案。

尚书第的甬道、庭院、走廊、天井全用花岗岩石板铺设,厅堂是方砖地,天井有石柱花架和石水缸。门楼后有一扇盈门,主要是起遮挡的作用。中门非常气派,将近六米高,比百姓家的中门高出一倍,过中门即是中堂,中堂左右两旁是回廊,专供女子和没有身份地位的人行走。

提起尚书第有必要对尚书第的主人李春烨有个交代。据史料记载,李春烨泰宁城郊际溪村人(一说泰宁城西放坑尾村人)字侯质,号二白。6岁读书,16岁考上秀才,36岁中举人,46岁中进士跨入仕途,平步青云,直到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师,10年中晋升了16级,56岁告老还乡,66岁去世,从这一数字看到他与6有着不解之缘,一生的人生旅途中的6个“六”,似乎真印证了“六六大顺”这一说法。

李春烨进举人后,任行人司行人,任职四载,不辞辛苦,不负使命,在京官的统一考选中,为列第一,被任命为工部给事中。明天启三年调任刑部给事中,在位期间均有建树。同年,升任吏部给事中,当时正值杨连、左光斗、万火景忠谏熹宗皇帝,要求严惩魏忠贤而遭迫害。据说李春烨挺身而出,为杨、左、万3人仗义执言上谏,要治魏忠贤的不忠之罪,因此受贬斥外任湖广参政。明天启五年,李春烨再次应召回京,晋升为太仆寺少卿。次年又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左侍郎。李春烨从担任工部给事中起,就曾上奏要充实府库,精训兵员、淘汰老弱,加紧京城防卫,确保京城安全。这些建议都被明天启帝熹宗一一采纳,并付诸实施,收到很好的效果。不久就升为兵部尚书,并协理京营兵政事宜。天启七年,李春烨晋爵为少保兼太子太师。明天启七年八月,熹宗去世,崇祯即位即开始处理魏忠贤阉党群凶。明崇祯三年(年),李春烨被认为是阉党同伙,但被列为第五等宽大处理行列,即恩准交款而不必去流徙处。明崇祯十年,李春烨去世,享年66岁。

不得不说李春烨所处的年代是中国明朝后期政治上最腐朽、最黑暗的“宦官专权”时代。太监魏忠贤排除异己,大肆屠杀东林党人。而李春烨在此时却飞黄腾达,加官进爵,官至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这不得不让人起疑李春烨和魏忠贤的关系,以至于在魏忠贤倒台后,他也受到牵连,靠着大把的银两,才得以赎身。因此他死后的“大忠大奸难评说”也成了历史之谜。

今天,李春烨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一幢气势恢宏,工艺精湛,风格独特的这份宝贵的明代古居建筑文化遗产和他的一长串官职。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尚书第独特的风格,看明朝民居古建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