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因山而起古城泰安的变迁宋朝现代 [复制链接]

1#
复方乌龙散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17/9325544.html

泰山,又有岱宗、岱岳、东岳、五岳之首之称。

泰山封禅,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是古代极为严肃、庄重、荣耀的国家大典。

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泰山封禅活动,确从秦、汉开始。封禅之礼,始于秦皇,汉武承后,自秦汉以后,旷世不修。也就是说登封泰山,被历朝君王视为旷世不可多得的盛举和终生追求。因此,以泰安为中心,泰山周围的广大区域承载着极为厚重深邃的历史积淀。

泰安之名,源于泰山,“泰山安则四海皆安”。泰安周边城邑的设置与帝王封禅祭祀而不无关系。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些城邑因封禅活动、王朝更迭、兵家争战,曾几易其名,或置郡县,或设州府,治所的转变逐渐移至泰山脚下。

兴盛岱岳镇 始定泰安军

在《因山而起古城泰安的变迁(春秋-隋唐)》一文中曾提到,秦始皇封禅泰山并首次确立了泰山在封建王朝时期的显赫地位。此后,大张旗鼓地封禅泰山,总是与开国之君与盛世天子相伴。自秦至唐,泰山郡治先由博阳县至奉高县,再由奉高县移回乾封县。

及至唐朝一统天下,天下形势焕然一新。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贞观盛世”初现。李世民曾希望封禅泰山,但久议未成。到唐高宗在位时期,大唐帝国国力强盛、农业连年丰收,外交国防等均达到了高峰,是“故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国强民殷的大好年景,给唐高宗启动规模空前的泰山封禅盛典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麟德三年(公元年)正月封禅泰山,唐高宗携武后共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正月初一,唐高宗以圆丘之仪祀吴天上帝于泰山下封祀坛。初二,高宗在泰山上行登封礼,随祭五品以上官员、蕃邦客使及孔子后代。初三,唐高宗在社首山带着皇后武则天一同到社首山“降禅坛”进行了祭地神的亚献。在封禅活动结束后,改元乾封,将博城县改为乾封县。但后来,武则天于万岁通天年间的加封嵩山,打破了泰山独享封禅仪式的局面。

唐朝兖州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开元十二年(年),“文武百僚、朝集使、皇亲及四方文学之士,皆以理化升平,时谷屡稔,上书请修封禅之礼并献赋颂者,前后千有余篇。”而玄宗本人是“谦冲不许”。此后,又有众臣三次奏请。

直到到开元十三年(年)十月,借开元之治的盛况,唐玄宗下定决心泰山封禅,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并为后人在泰山之顶留下了一件最为壮观的文物-《纪泰山铭》的巨大摩崖石刻。

但就在李隆基炫耀“文治武功”,赴东岳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以告天地的同时,唐朝社会已经隐藏了巨大的危机。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

随着方镇割据和战争加剧,到了唐朝末期,泰山附近也成为唐朝军事进攻的战略前沿,根据孟昭水校注的《岱览校点集注》一书中分析认为:“岱岳镇当系唐乾符四年(年),泰宁军为遏制黄巢军,而设置之军镇”。这也说明,此时的泰山脚下的岱岳镇还只是一个军镇,筑有寨墙,并非地区政治经济中心,但老泰安城的雏形由此而始。

不过,由于泰山祭祀活动仍盛行不断,以岱庙为中心的地段迅速繁华起来,岱岳镇所在地日益繁荣,及至五代宋初,岱岳镇逐渐转变为地区经济中心,城镇规模已逐渐超越乾封县。

到北宋开宝五年(年),宋廷下诏乾封县治移至岱岳镇,岱岳镇开始成为县域行政中心。

宋辽“澶渊之盟”后,宋真宗开始沉溺于封禅之事,不惜耗费巨资,兴建行宫,筹办封禅事宜。大中祥符元年(年),他封禅泰山,加封泰山神为“仁圣天齐王”,后封“天齐仁圣帝”(大中祥符四年,年),又将乾封县改为奉符县,还在城西南处旧镇村另筑新城,并将县治移至新城。这时的乾封县辖太平镇、静封镇,隶属于京东西路袭庆府鲁郡。

北宋京东西路兖州

宋真宗大张旗鼓地开展封禅活动,粉饰太平。没想到这波操作反而是适得其反,使得泰山封禅活动一步步走下神坛,后来的历朝帝王来泰山只举行祭祀仪式了。

南宋建炎二年(年),金大将挞懒进攻济南,济南知府刘豫投降,后整个山东地区也基本沦陷于金军之手。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金天会八年(年)七月,金朝扶持原刘豫在大名府建立了伪刘齐政权,在奉符县设立了泰安军。

伪刘齐政权局部

在金大定二十三年(年)的《重修宣圣庙记碑》中有记载“亡宋开宝五年徙乾封县于此,大中祥符元年改日奉符,废齐阜昌之初改为军日泰安,本朝开国六十有八年升之为州。”

但伪齐傀儡政权只延续到了金天会十五年(年)十一月就被金人所废,为金朝管辖,隶属山东西路,泰安之名由此开始。金大定二十二年(年),金世宗将泰安军治又迁回了岱岳镇古城,并升格为州,由此也有了“泰安神州”之说。这时的泰安州领奉符、莱芜、新泰;东平为府,领须城、东阿、平阴。均隶属山东西路。

金代泰安州

从泰安州到泰安府 

金朝末年,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统治秩序被彻底击碎。金朝贞祐初年,山东地区也遭到南下的蒙古大军的残酷掳掠,虽旋即撤离,但大部分州县均已残破。另外,山东作为红袄军的发源地,也极大威胁着金朝的统治。这时,北有蒙古,南有宋朝,内有红袄军,山东地区局势已陷于混乱之中,天下豪杰四起,“结寨自保”,这些力量或降蒙,或降南宋,整个山东陷入混战之中。

泰安州及附近十余县先后为红袄军、泰安本地武装以及后来归顺南宋政权被编为“忠义军”的部分红袄军所据。至公元年,南宋“忠义军”首领彭义斌兵败身亡后,山东州县多陷于蒙古。

在蒙元前期,泰安为世侯严实东平行台的属州。严实是原金朝东平行台部将,因清剿红袄军有功得以晋升,后叛金归宋,趁机四处征战扩大地盘,公元年,严实又叛宋降蒙,次年他攻取东平,以须城为治所,称东平行省。

到至元五年(年),元廷将泰安州自东平析出,直隶中书省。这时的泰安州治所奉符,领奉符、长清、莱芜、新泰4县。而原东平之地设东平路,治所在须城(今东平县),置总管府,下辖须城、东阿、阳谷、汶上、寿张、平阴6县。肥城、宁阳属济宁路。这时的泰安州、东平路、济宁路均隶属山东东西道。

元朝泰安州

元朝末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面对红巾军在山东日益壮大,元廷急调重兵围剿,至正十八年(年),山东大部为毛贵所领导的红巾军所占领,此后,毛贵带领红巾军治理山东达三年之久。后红巾军因内部分裂,至正二十二年(年),元廷又重新夺回了山东。

元至王正二十七年(年)十一月,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军自两淮进入山东境内。十二月,徐达兵临东平。十二月中旬,又兵临济南城下。

明洪武元年(年)二月,山东全境被明军控制,四月在治所青州设立了山东行中书省。省奉符县,其地直隶泰安州。

洪武九年(年),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分领天下之府州县。泰安州隶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

明朝泰安州

明万历三十一年(年)的《泰安州志》中记载,“皇明洪武元年省奉符入州,割长清与州,并隶济南府”,“州境北越泰山之阴六十里曰仙台岭,为历城县界,南六十里抵汶河,为宁阳泗水二县界,东越莱芜百四十余里,为蒙阴县界,由莱芜东北七十里抵扚山,为淄川县界,西北七十里抵鱼池,为肥城县,东南越新泰二百余里为泗费蒙阴三县界,西南百三十里抵张城,为东平州界,西北四十里抵界首,为长清县界,西南九十里抵罡城坝为宁阳县界。”

也就是说,明朝的泰安州、新泰、莱芜、肥城属济南府,东平州、东阿、平阴属兖州府,同隶属山东布政使司。

有明一代,朝廷与泰山的关系仍然十分密切。但明太祖朱元璋并没有追随秦皇汉武等历代帝王的脚步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洪武三年(年)他御制《去东岳封号碑》,去掉了泰山神的封号。不过,明廷的祭祀泰山活动并没有终止,根据《岱史》记载,明代泰山祭祀活动自洪武三年开始至万历元年,前后达28次之多。到明朝中后期,明廷还开始在泰山设立机构人员,征收香税,使得泰山祭祀活动进一步世俗化。

崇祯十七年(公元年)三月,李自成派郭升率军进入山东,向地方大户追赃助饷,曾短暂控制山东两三个月,但好景不长,大顺军在山东统治并不稳固,同年四月,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旋即,大顺政权在山东的统治迅速瓦解,一度使得整个地区统治呈真空状态,山东地处两京之间,旧明势力、大顺军残部、地主武装等不同力量混战一团。

清顺治元年(年)六月,多尔衮派明廷原户部侍郎王鳌永前去“招抚”山东、河南,同时派兵南下,到十月清军已基本占据山东。

清初,沿明制。省以下是道(不是一级行政区),道以下是府,与府同级的还有直隶州,府、直隶州以下为散州、县。其中,清朝初期的“道”只是监察分区,还不是一级行政区划单位,乾隆年间才成为实官,逐渐趋于一个行政层级的样子。

后期随着区划的进一步调整,山东省分济东泰武临道、兖沂曹济道、登莱青胶道三个道。其中,济东泰武临道管辖济南、东昌、泰安、武定四府和临清直隶州。

根据《钦定大清会典》的记载,“顺治初年定济南府,领德州、泰安州、武定州、滨州、沂州五,历城(附郭)、章邱、邹平、淄川、长山、新城、齐河、齐东、济阳、德平、禹城、临邑、平原、陵、长清、新泰、莱芜、肥城、阳信、海丰、乐陵、利津、沾化、蒲台、青城、商河等县二十有六。”可以看出,这时的泰安州属济南府。

对于泰山的祭祀活动,康熙是第一位来泰山的清代帝王,他是在康熙二十三年(年)十月登临泰山祭祀的,康熙祭祀泰山神的仪式比较简单,行二跪六叩礼,在山上燃烧柴火。而说到登临泰山的次数,乾隆皇帝则是首屈一指的,他从乾隆十三年(年)至乾隆五十五年(年)间,前后巡行泰山十一次,六次登顶,并在泰山留下诗作一百七十多首。

雍正二年(1年)九月,泰安州改为直隶州,领长清、新泰、莱芜三县。雍正七年(年)十二月,又分东平为直隶州,领东阿、平阴、阳谷、寿张四县。雍正十二年,以济南府之肥城易泰安之长清。雍正十三年(年)七月,泰安州升为泰安府,设泰安附郭县为府治,隶山东省,泰安县因此得名。另降东平直隶州为散州,并所领之东阿、平阴二县来属,原东平直隶州所属的阳谷、寿张二县归属兖州府。这时的泰安府领东平州、泰安县、新泰县、莱芜县、肥城县、东阿县、平阴县共一州六县,隶属山东布政使司,这种行政区划一直沿袭至清末。

泰安也因此成为领有一州六县的府治名城,此后的府、县治所和今天的地市领导机关均在泰安城内。

清朝泰安府疆域

清代泰安府疆域“东至青州府博山县界一百八十里,西至兖州府阳谷县界二百五十里,南至兖州府宁阳县界六十里,北至济南府长清县界一百一十里,东南至沂州府蒙阴县界二百一十里,东北至青州博山县界一百九十里,西北至东昌府茌平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兖州府汶上县界一百里。东西广四百三十里,南北袤一百七十里。由府治北至省城一百八十里,西北达于京师一千里。”

泰安府全境图

泰安县疆域“东至莱芜县界六十里,西至肥城县界六十里,南至兖州府宁阳县界六十里,北至济南府历城县界八十里,东南至新泰县界八十里,东北至济南府章丘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济南府长清县界四十里,西南至兖州府汶上县界一百里。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编户九十七里。”

乾隆时期泰安县图

根据乾隆时期的《泰安府志》记载“泰安府城……周七里六十步,高二丈五尺,厚二丈。池阔三丈,深二丈。”这时的东城墙在虎山路,西城墙在青年路,南城墙在财源大街东段,北城墙在岱庙北街。南北长约米,东西宽约米,周长约米,面积0.7平方千米。

泰安城池图

民国时期的泰安变迁

清末民初,泰山周边行政区划也是多变,错综复杂。

至清宣统三年(年),山东巡抚驻济南,领济南、东昌、泰安、武定、兖州、曹州、沂州、登州、莱州、青州等10府,以及临清、济宁、胶州3直隶州。

随着津浦铁路的通车,泰安城市重心开始西移,大量的人员、物资、商号、货栈集中在火车站附近,其繁华程度开始超越府治所在的老泰安城,至年时,泰安城区面积已扩大至2.5平方千米。

年,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

年2月,改置岱北、岱南、济西、胶东4道。

年,上述4道原辖区改置为济南、济宁、东临、胶东4道,辖县,泰安府是裁府留县。泰安、莱芜、新泰、肥城4县归属济南道,东平州、东阿县、平阴县属东临道。由此可见,这时的地方行政层次为省-道-县三级。

年6月,袁世凯病故后,开始进入北洋军阀纷争和割据时期。

年10月,张宗昌曾将山东4道改置为11道,其中,在泰安县设立了泰安道尹公署,辖泰安、肥城、新泰、莱芜、东平、平阴、东阿7县。

济南道

年,道制废除后,开始实行省、县两级行政区划。同年6月,南京政府宣布“统一告成”。其中,年6月1日至年5月18日期间,山东省会曾迁泰安县。

在废除道制以后,从年起,南京政府还在全国大多省区开始逐渐推行“行政督察区”制,这并非一级行政建置,其形成也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其中,在泰安县后来设置有泰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泰安县、莱芜县、新泰县、博山县、淄川县、历城县。

年泰安

抗战胜利后,又改置为第15区,专员公署驻泰安县,辖泰安县、莱芜县、新泰县、肥城县、宁阳县、蒙阴县。

年底,日寇占领泰安城。此后在抗日民主政权领导下,泰安境内曾建立泰山、泰西、泰南专署,开辟创建抗日根据地,在今天泰城两区周边曾先后设有泰安县、泰西县、泰历县、泰宁县、泰泗宁县。

在日寇侵占泰安后,年3月,日伪山东省公署在济南成立。省以下实行道、县制。全省先是划为鲁西、鲁东、鲁北、鲁南4道和济南、烟台2市,辖县(后即墨、胶县划青岛后,为县)。这一时期,鲁西道驻地曾短暂位于泰安县。

年6月,全省又改划10道。其中,泰安道驻地泰安县,领泰安县、肥城县、莱芜县、平阴县、东平县、东阿县、新泰县、蒙阴县(后属沂州道)等8县。

建国后的泰安市、县建置

泰山、泰西专署

年10月,泰安县人民政府成立。

年5月,泰山专署与泰西专署,合并成立泰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泰安、莱芜、新泰、泰宁、历城、泗水、肥城、长清、宁阳、东平、平阴、汶上12县,同年12月改称山东省人民政府泰安区专员公署,驻泰安县。泰宁县于年更名为徂阳县,又于年撤销,其县境东部划归新泰县,西部划归宁阳县,北部划归泰安县。

年泰安疆域图

年泰安疆域图

年3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泰安区专员公署改称山东省泰安专员公署,同年8月泰安县人民政府改称泰安县人民委员会。

年5月26日,以泰安县城关镇为主建立泰山市,成立泰山市人民委员会,同年10月31日,泰安地区建置被撤销,专署并入济南市人民委员会,同年11月29日,泰山市与泰安县合并,改称泰安市(县级)。

年7月,泰安专员公署恢复,泰安市(县级)为泰安专署机关驻地,辖泰安、新汶2市,莱芜、新泰、章丘、宁阳、肥城、长清、东平、平阴8县。年5月,泰安市(县级)恢复为泰安县建制。

-年泰安疆域图

年泰安疆域图

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泰安城区也迎来了大变革,开始拆除旧城墙,填平护城河,修建城市道路。年老泰安城西城墙及护城河在年全部清除建成了青年路,南城墙及护城河改造为财源大街,东城墙及护城河改造为虎山路,北城墙及护城河改造为岱北街。至此,老泰安城内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仅为岱庙。

年泰安火车站广场

年3月,泰安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年10月,泰安县革命委员会也成立。

年泰安疆域图

年7月,泰安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山东省泰安地区行政公署。年1月,泰安县革命委员会改为泰安县人民政府。

年2月22日,泰安县撤县建立,设置县级泰安市。

年3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泰安地区,设立地级泰安市,原县级泰安市分为泰山区、郊区,原泰安地区的宁阳、肥城、东平三县划归泰安市,莱芜、新泰两市由泰安市代管,原泰安地区的汶上、泗水两县划归济宁市,原泰安地区的平阴县划归济南市。

年前泰安地区行政区划图

年泰安市地图

及至年5月,泰安市两区境域与莱芜、新泰、宁阳、肥城、长清、历城、章丘毗邻,其东至角峪鲁东冶,南至良庄查家宣洛,西至道朗西张家庄,北至下港高本村以北的长城岭,版图面积平方千米。

年8月,肥城撤县设市(县级),11月,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不再由泰安市代管。

年泰安市行政区划图

年6月,原郊区省庄镇、邱家店镇划归泰山区,原泰山区粥店办事处划归郊区。

年4月,泰安市郊区更名为岱岳区。

年泰安市地图

今泰安市北以泰山与济南市为界,南与济宁市相连,西隔黄河与聊城市及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相望,东与济南市、淄博市、临沂市相邻。辖泰山区、岱岳区、宁阳县、东平县,代管新泰、肥城两个县级市。

泰安市政区图

(本文原创作者:史说新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