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讲好泰宁红色故事》
系列专栏
今天推出泰宁红色故事:
泰宁人民的抗丁抗税斗争
国民党统治集团在抗战初期表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性,但它并没有放弃其反共反人民的一贯立场。自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更加紧了推行其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理想和愿望
年12月,泰宁当局秉承顽固派的意志,宣布取消泰宁抗敌后援分会这一抗日救亡团体,开始限制民众自发的抗日活动。在政治上也不断强化保甲制度,全县建立城关、朱口、弋口3个区署,11个联保,96个保,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年10月,国民党泰宁县党部还“极机密”地在全县8个区党部中各建立1个从事特务活动的“行动小组”,共发展组员48人。同时还大肆开展“只有一个政府,只有一个政党,只有一个领袖”的独裁宣传,贯彻“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实行专制统治。
在兵役方面,泰宁人民抗日救国的热情本来很高涨,抗战初期就有很多青年自动报名上前线。但是国民党滥征无度,不顾人民死活,仅年一年就征兵8次,引起人民的普遍不满。为避兵役,不少人隐匿户口,或以男报女,后来泰宁当局就进行壮丁普查,严密清查户口,实行抓兵,俗称“抓壮丁”。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引起人民的深切痛恨,他们常常逃亡外地或隐藏山上“躲壮丁”,有的甚至抢夺国民党区乡政府的枪支,痛打抓丁的警备班,进行多种形式的抗丁斗争。如年,朱口区公所两个警备班丁到南坑村抓走2名壮丁,激起南坑抗丁事件。
国民党抓壮丁漫画
在经济上,国民党顽固派以抗战为名,逐年扩增地方税目,如年就新开征自治捐,总额为30.2万元,年又在原基础上加征一倍。同年11月再新开自卫特捐,以及不时摊派诸如壮丁伙食费、警备班生活费等临时捐款。年以后,物价飞涨,法币狂跌,于是又设立田赋粮食管理处,把原来收现金的田赋改为征收粮食,强迫农户用双肩将赋粮挑到数十里外的“集中仓库”中去,使泰宁人民怨声载道。
武汉会战中的中国军队
年秋,泰宁各地阴雨兼旬,使田间成熟的晚稻无法收割,等到11月初天色放晴后,稻子多已霉烂发芽,农民口粮严重既乏。反动当局不但不给予救济,反而加紧催讨钱粮,贫苦农民走头无路,反抗情绪日益高涨。是年冬天新桥大元村戴祖轩、水源农民邓永秀,动员各村农民余人,进行抗粮、抗税斗争。后因戴祖轩、邓永秀被反动派头目严正诱杀,参加“抗税”的群众余人也被抓到朱口“听训自新”了一个多月,这场群众性的抗税斗争才被镇压下去。
图文:泰宁县融媒体中心、中共泰宁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原标题:《党史学习教育—讲好泰宁红色故事(二十八)》